在山崎大隊氣勢洶洶全軍開拔的同一時間,特一營特戰排的戰士們也已經按照營長郭子義的命令在十字嶺一帶運動到位。

除營長郭子義和突擊組長魏和尚之外,剩餘的35名戰士以“三三製”戰術隊形散開,各班組互為犄角,形成交叉火力覆蓋,依托有利地形控製住十字嶺一帶長達800餘米的戰線,蓄勢待發,等待小鬼子的出現。

“三三製戰術標準”,是郭子義組建特戰排以來的訓練必修課之一,特戰排的戰士們對於戰術要領早已爛熟於心,相互間配合嫻熟,天衣無縫。

這種起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步兵“班組突擊”戰術,被譽為輕步兵的巔峰,抗美援朝時期被英勇無畏的誌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運用得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經過大量的戰場實踐證明,一個27人的戰鬥小組以“三三製戰術標準”完全展開後,甚至能覆蓋超過800米的戰線,能最大程度減少敵人的迫擊炮、榴彈炮等重火力對己方的炮火覆蓋延伸,以彌補我方重火力不足的戰場劣勢。

提起三三製戰術,或許大多數軍迷對其印象最深刻的都是它在戰場上摧枯拉朽般的恐怖進攻手段。(後續會單獨展開講解!)

但比起進攻,三三製戰術在防守方麵那也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三人小組由狙擊手、機槍手和爆破手組成。

狙擊手負責狙殺敵人指揮官;機槍手負責火力壓製,不讓敵人靠近陣地;爆破手負責利用手榴彈擾亂敵人進攻陣型。

通常三個這樣的戰鬥小組組成一個小隊,呈直線進行防守,或者根據實際需要,演化成正三角進行防守。

陣地戰中,這樣一個小組不僅擁有輕機槍的火力壓製,又有步槍的單點狙殺,還有手榴彈的集群爆炸殺傷,整個防守陣地雖然處於絕對的兵力劣勢,但在實戰中往往卻是無懈可擊。

郭子義膽敢以一個排的兵力對抗日軍一個不滿編的步兵大隊,絕不是他盲目自大,而是對經過幾十年實戰檢驗的三三製戰術的絕對信任,更是對自己親自挑選訓練的特戰排戰士們的絕對信任。

還有一點,就是他敢篤定日軍指揮官山崎治平這個狂妄的家夥和山崎大隊的鬼子兵們不知道他郭子義的厲害,更不知道三三製戰術的厲害!

再說了,他給特戰排既定的戰略目標隻是充當誘餌誘敵深入,又不是要在十字嶺一帶和山崎大隊的小鬼子們刺刀見紅硬碰硬。

這一道圍殲山崎大隊前的開胃菜,郭子義把握十足,信心十足!

書歸正傳。

郭子義的特戰排忙著布置防禦陣地的同時,山崎大隊派出的先頭部隊也已經抵達雙方此前交火的區域。

噢,不對,應該是特戰排單方麵屠殺山崎大隊尖兵小組的區域。

這是一支標準的日軍步兵小隊,共有54人,裝備了三挺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三具八九式擲彈筒。

此外,山崎治平還抽調了16人的迫擊炮分隊,攜帶4門九七式90mm輕迫擊炮(俗稱小鋼炮)配合作戰。

70頭小鬼子在指揮官田中麻也的帶領下,呈戰鬥隊形搜索前進,很快便控製住山崎大隊尖兵組橫屍荒野的區域。

隨行的醫護兵拎著醫藥箱,開始挨個翻動躺在地上早已涼透了的鬼子屍體,試圖找尋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