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修行中,研讀了儒家學術思想,看到了孔子說過的一段話讓我很受警醒。這句話就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段話的基本含義為,一名管理者,要大力推行德政,用自身過硬的素養,為別人樹立榜樣,這樣別人就會不約而同的向有優良美德的管理者學習。
有優良品德的管理者,就好比是北極星一樣璀璨奪目,就算是自己身在偏遠的地方,也會有很多人慕名的仰視。
我們經常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政者的政績如何,別人是有目共睹的,政績不是靠自己誇出來的,而是靠有口皆碑的表現出來的。
政績做的怎麼樣,人民群眾會有公斷,如果一名為政者沒有良善之心,做事隻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從來就沒有做出過實實在在事情,這樣的管理者又怎麼可能受到別人的歡迎與愛戴呢?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段話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孔子告誡我們,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要處處為人民著想,心裏裝著群眾,為群眾辦真事、實事。這樣的領導幹部才會受到群眾的愛戴與歡迎。
好的領導幹部,是能引領大家去做事的,是有“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幹給一級看”的思想覺悟。領導幹部要深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管理之道。
領導者不能老是喊:“給我上”,要會用“跟我衝”的模範帶頭作用,領導者要會“立身為旗”,要率先垂範。
下發一項要求時,如果領導者嘴上喊著重要,私下裏做事時次要,沒過幾天就不要。別人看到領導者都是口是心非之人,下屬又怎麼會甘願聽命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想要把團體的事業做好,領導者一定要明白“致上而下”的管理之道,而不是“致下而上”,如果想著“嚴人寬己”來抓管理,那麼就永遠管不好一個團體,用這種方式來抓管理,效果隻會越來越差。
要處理好“幹群關係”,推行工作不可動不動就搞硬性攤派,一定要多下基層充分調研,不然下發的管理文件就會“水土不服”。
一個管理文件下發後,有的下級或群眾反對之聲比較大,然後上級就說:“你怎麼思想覺悟如此低呀!”。一句話把人給扣死了,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要充分給下屬發表看法的權利,為下屬耐心的解疑答惑,一定要能聽得進去不同聲音,不搞“一言堂”。聽聲音,不能隻聽上麵的,對下麵的聲音就晾在一邊、置若罔聞。
要認真對待下麵反映上來的問題,抽絲剝繭的去解決問題,這樣工作才會越做越順,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優秀的領導幹部,這樣的幹部才能走向更高的領導崗位,人民群眾也期盼著這樣的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