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修行中,研讀了《易經》這部著作,被書中很多“卦象”深深的所吸引。
首先聲明一點,《易經》這本書並不是迷信,這本書中的內容,大多數講的都是治世與修身之道。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一提到《易經》就認為是迷信呢?那是因為,這本書中的知識太過深奧,一般人很難掌握其中知識,再加上古往今來的“半仙”們,他們不斷的把這本書神秘化,這就有了如今的談《易經》就是迷信的局麵。
今天就來解讀一下《易經》中的“乾卦”,“乾卦”共分為“六爻”,先從第一爻說起。
第一爻的爻辭為:“潛龍,勿用”,這個爻辭是告訴人們立身處世之道,也是告訴人們當前所處的境遇。
什麼是“潛龍,勿用”?其實這個爻辭的含義就是告訴我們,目前我們所處的境遇,並不是我們展現自我才華的時候,如果非要在不利於我們的境遇之時,去強行表現自己的話,那麼迎接我們的隻有失敗的結局。
時機不到去表現自己,就好比是以卵擊石,根本就沒有勝算,反而會遭到對手的羞辱。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君子並不是不想報仇,而是君子是一個聰明人,如果現在動手是報不了仇的,反而會把自己搭進去。
要好好的利用十年時間,一點一點讓自己變強,這樣才有勝算。“十年”隻是一種比喻,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五年、十五年。
因此,我們要學會“勿用”的處世之道。這一爻的“潛龍,勿用”,還可以解釋為,一個人立身處世之時,如果老是不被重用,那我們就要認真反思一下自我了。
問一問自己,是不是我們的知識還是太匱乏,是不是我的能力還有很多不足。在這種局麵下,我們就要學會“潛藏”自己,認真的修習知識,等待時機的到來,這才是上上之策。
“潛龍勿用”,並不是告訴我們,找一個地方躲起來,然後什麼都不用做了,就這樣等待的時機到來就行了。
如果有這種觀點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是無可救藥了。我們要明白一點,想要成事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它們之中少了任何一環都不能成事。
我們設想一下,天時、地利都有了,而關鍵的人在關鍵的時候退縮了,或者說關鍵的人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這樣還是不能成事。
不管是做什麼事,人是最關鍵的一環,沒有人什麼事都做不成。
“臥薪嚐膽”的典故,就是這一爻的典型代表。如果勾踐在失敗之時,他不懂得隱藏自己,吳王能留著一個隱患在身邊嗎?
勾踐正是用來“潛龍,勿用”的處世之道,才有了後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
“乾卦”第一爻“潛龍,勿用”,他對應的是“初九”。“乾卦”共分為“六爻”,後麵的“五爻”,分別是“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後期將逐個解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