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修行中,研讀了《易經》這部著作,被書中很多“卦象”深深的所吸引。
首先聲明一點,《易經》這本書並不是迷信,這本書中的內容,大多數講的都是治世與修身之道。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一提到《易經》就認為是迷信呢?那是因為,這本書中的知識太過深奧,一般人很難掌握其中知識,再加上古往今來的“半仙”們,他們不斷的把這本書神秘化,這就有了如今的談《易經》就是迷信的局麵。
今天就來解讀一下《易經》中的最終章,“乾卦,元、亨、利、貞”。
《易經》這本書中的知識認為,人世間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元、亨、利、貞”的衍變過程,這四個字代表了循環往替、生生不息的哲理。
“元”指的是開始做一件事,做這件事時,我們認認真真的去做好,做好後就到了“亨”的境界,“亨”指的是“亨通”。
如果做一件事沒有做好,就不會到“亨”的境界,做不好一件事就會一直在“元”的境界中停留。
“元”是最基礎的境界,也是最考驗人的境界,“元”的境界可以說隻有付出,沒有任何回報。
這就好比是在初期跑龍套,這個時候的人是最容易被摧垮的,因為身份太低微了,但,請不要放棄,隻有不放棄才有獲勝的希望。
把艱巨創業的過程走通了,事情就會“亨通”起來,也就是會順利起來,這是你長期摸爬滾打的結果,這也是一種成果的表現。
事情做“亨通”之後,自然就會產生“利”,“利”指的就是利益。每個所從事的行業不同,所產生的利益就會有所不同。
如果你是一名演員,你就會在演藝圈中獲取利益,如果你是一名汽車銷售,你就會在汽車銷售領域中獲取利益。總之就是一句話,你把所從事的行業捋順了、走通了。
利益是有了,而想要長久的守住來之不易的利益,就要用“貞”的處世之道,“貞”所指的就是堅持與珍惜。
如果我們成功之後,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肆意揮霍自己的財富,就會從新回到“元”的境遇,也就是一無所有,從頭再來。
成功來之不易,成功之路上都會充滿不為人知的屈辱,但,要想毀滅這來之不易的成功,我們隻需要做錯一件事就夠了。
成功非常艱難,但,由成功變成失敗就會非常容易,所以《易經》告訴我們,一定要用“貞”守護來之不易的成功。
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從天堂跌落地獄的感覺,這樣的反差會摧毀一個人的意誌,會毀了人的一生。
推翻明朝的闖王李自成,成功後就開始得意忘形,魚肉百姓,整天想的就是如何揮霍度日,他失去了民心後,很快就走向了滅亡。
李自成就是不懂運用“元、亨、利、貞”哲理的典型代表。
如果李自成成功後,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他就不會有後來的悲慘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