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1 / 1)

今天的修行中,研讀了林則徐生平事跡,此人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風骨更是正義凜然。他說過一句話,時至今日,讀之仍然讓人覺得振聾發聵,這句話就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兩句話的含義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我們所做之事,隻要是對國家有用,就算自己所做之事會危及我的生死,會讓我失去很多富貴,麵對報效國家之事,我就算肝腦塗地、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有報效國家之事,我絕對不會因為個人得失,而選擇逃避,麵對民族大義,絕不能畏首畏尾,我們要當仁不讓,要有舍我其誰的血性,忘我無私的闖勁。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段話的境界太過博大,我們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用不到。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這段話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麵就來詳細講述一下這段話如何跟我們緊密相連。

假如我們沒有卓越的實力,不能影響很多人,我就是一名普通百姓,作為一名普通百姓,我能用的到這段話嗎?

答案是一定能用到!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子女,普通百姓也有“化身為龍”的存在,不信的話可以看看李嘉誠的創業之路。

身為普通百姓,如果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你經常告訴他們:“不用上學,也不用好好學習,你隻需要記住,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就行了,人生苦短,何必活的那麼累!”

如果這樣教育子女,不僅是在破壞他們的前程,也是在阻礙國家棟梁之材的產生,父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都不能很好的給子女灌輸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何談子女成龍成鳳?

也許我們終其一生的奮鬥並沒有收獲太多,也沒有給這個人世間創造出太多價值,但,我們要把光明與博大的思想傳承下去,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光明的內心與博大的胸懷,是不會有人願意追隨,也不會有人願意委以重任的,這是曆覽古今多少事所總結的經驗。

生而為人,我們通過努力可能會收獲平平,甚至會毫無收獲,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誌存高遠。

因為隻有誌存高遠之人,才有機會成就非凡之事,一個人隻有敢想,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個連夢想都沒有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因為沒有目標之人,根本就看不清前進的方向。

一個人有一個夢想,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夢想,但,不管我們的夢想是什麼,都要與愛國情懷捆綁在一起,也隻有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越來越昌盛。

祖國越來越昌盛,我們的生活質量才會越來越好,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如果不信,我們可以看一看曆史,朝代有戰爭之時,就會有無數個家庭流離失所,還有很多人被抓走服兵役。

這些事情,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災難,不想這種悲慘的事情重演,隻有不斷變強,祖國中的每一個人都變強了,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變強,隻有強者才配擁有幸福,而弱者是沒有條件談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