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功名利祿的人世間,到處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規則,摸不透人世間的規則,就很難好好的生存。
絕大多數的人上麵都有統治者,很多人在麵對統治者時,往往都會選擇隨聲附和,統治者指那兒就打那兒,生怕自己因違逆統治者而招來災禍。
立身處世聽從統治者的要求是正確的,但也要有自己的觀點,要讓自己的觀點幫助到統治者,這樣自己才能體現出自己的過人之處,能夠為統治者分憂,很多時候不是靠聽話,還要有獨到的見解才行。
一個統治者的勢力範圍越大,他要運營好一個龐大的組織,靠他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統治者就會招賢納士。
被招納的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如果這些人不能幫助統治者解決問題,那麼這種人是不可能被統治者所用的。
有很多人有一個疑惑,認為自己已經對統治者百依百順了,可為什麼還是得不到重用呢?其實不被重用的原因就在於自己太過於百依百順,這就會讓統治者懷疑你有沒有能力能夠勝任更高的責任,所以統治者才不會重用你。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花費重金聘請的下屬,這個下屬不能獨立幫助你解決問題,而是什麼事都找你彙報,你還會用這樣的下屬嗎?
下屬向上級彙報工作是正常的,但前提是這類問題是大事,不是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找上級彙報,不然的話上級就會認為你這個人不能勝任現在的崗位,這樣也就意味著自己將會被淘汰出局。
這一點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之間,就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不能隨聲附和統治者,要有自己的觀點”這句話,自己有觀點,也就是自己有價值。
魏征敢於立足本職向統治者發表不同的聲音,魏征的這種做法看似違逆上意,實際上他的出發點是對統治者負責的表現,魏征心中沒有私心,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集體利益考慮,這一點李世民能夠分得清楚。
上位者每天聽的最多的就是阿諛奉承之言,別人會奉承你,無非是怕得罪你,想著從你手中得到一些好處,然而這樣的阿諛奉承之言,除了聽上去悅耳之外,它又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阿諛奉承之言,隻會讓你越來越膨脹,越來越忘乎所以,最終導致滅亡的結局。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真正有實力的統治者都明白這一點,他們能分得清誰的話有用,誰的話是在阿諛奉承。
有自己觀點的人能夠獨當一麵,這樣的人性格堅毅,做事果敢,這種人身邊不會缺少追隨者,因為別人不會追隨一個做事優容寡斷,性格軟弱之人,因為追隨這樣的人不會有遠大的前程,這個世上誰不想前程似錦呢?
麵對上位者,也不能什麼事都發表不同的觀點,要會給上位者足夠的尊重,不然的話你就算再優秀也得不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