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軍委會的命令後,第二軍迅速運動起來,大量的兵力物資向安慶府和池州府傾斜。其實之前張連生已經小規模的調集兵力了,不過因為沒有得到軍委會的正式命令,打還是不打,打又如何打,這樣的問題張連生不敢做主。現在軍委會的命令下來了,張連生也鬆了口氣。
第二軍如今有三個營,分別為五營、七營和八營,兵力足有二十萬之多。若在加上轄區內的六安州、廬州府、安慶府、池州府、徽州府和寧國府等府縣的農衛隊,兵力直達三十萬。這次大戰張連生征集了轄區內五府一州的近半農衛隊以及數量高達二十萬之眾的民夫來保障後勤。
大戰在即,軍中將士思想波動極大。有好戰派摩拳擦掌,也有怯戰者膽戰心驚,這時宣講員們便忙碌了起來。他們不斷的用言語安撫那些懼戰者,向他們許偌戰勝後個人美好的前景,向他們傳達懼戰做逃兵的後果,更描述了敵人殺入保安團境內的危害,再加上平日裏各級宣講員與戰士們所處的感情,軍中的騷動很快的便平息了下去。就這樣,整個二軍都動員了起來。
二十萬大軍一動就仿若史前巨獸一般,整個金陵府以西之地都動蕩了起來。如此規模的調兵遣將是瞞不過南方的敵人的,坐鎮九江府的吳三桂便很快的接到了相關的情報。
數日前,吳三桂手下先鋒大將吳之茂率騎兵突入了池州府境內。當時吳軍上下還為之捏一把冷汗,生怕這支精銳騎兵被團匪吃掉,許多將領還表示了反對。不過吳三桂力排眾議讓吳之茂率軍挺入池州府。其實吳三桂心裏也有些不安,但是他接到細作傳來的情報說池州府守衛鬆弛,大量兵力就食地方,團匪防線外嚴內寬。再三思索之下,吳三桂這才下定了決心派遣吳之茂挺進池州府。臨行前吳三桂還再三叮囑吳之茂要小心謹慎,若是遇到團匪反擊便將隊伍撤回來。
後來吳之茂不負眾望,竟然馳騁了小半個池州府,在其中殺戮一番,這讓吳三桂大為驚喜。吳三桂認為團匪經過數年來的安逸富足生活已經戰鬥力退化了。
於是,早已秘密調動的八萬大軍開始集結出征。吳三桂在九江府府城誓師北上,連帶十萬民夫號稱大軍三十萬。聲勢浩大一時無兩,贛北瞬間震動。
同時新順那裏也是千帆鼓動,順江南下。新順政權前身是夔東十三家,這十三家中有一半是李闖餘部,還有一半是當地的地主縉紳。因為葉蘇的入川,這些人與保安團算是結了仇了。當初保安團勢大時迫於大勢隻好向保安**出使者,如今保安團被圍攻了,這些人也鼓動新順政權向保安團發兵。尤其是十三家中的三譚,譚文譚宏譚詣,更是視保安團如賊寇。
在三譚的努力下,新順中的實權派王光興也倒向了三譚。王光興原名王光泰,本是明末農民軍的一支。開始時候以其兄王光恩為主,王家三兄弟王光恩王光泰王昌在義軍中鼎鼎有名。後來三兄弟歸順前明,繼而隨鄖陽撫院徐起元降韃,再後來王光恩因為同韃子委任的鄖陽撫院潘士良不對,被誣陷後逮捕押往京師。於是王光興便與其弟率部造反,連破鄖陽襄陽等府縣,聲震四方。韃子接到戰報後便將王光恩斬首,派遣吏部侍郎喀喀木率韃漢大軍前往鎮壓,其弟王恩因病去世,王光興軍力不支便率軍退往了四川。後來保安團起於豫鄂交界之地,王光興又率軍回轉興山一帶。在夔東十三家中,王光興資曆極老實力極強威望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