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正走來一位仙氣飄飄撐著油紙傘的青衫俊男,不錯正是鄭先生。
先生來到聽雨軒下,輕輕抖下油紙傘上的雨珠。
回頭不冷不熱的說了句:“想好了便跟我上來吧!”
肖寒帶著胖三小心翼翼的跟在先生身後,生怕一個步子邁得太響驚擾了先生。
“坐吧 坐下來慢慢談。”
鄭先生指了指旁邊的大理石凳示意道。
“這不好吧,先生是老師,我隻是個泥腿子,連學生都算不上,又怎能和先生平起平坐?” 肖寒如坐針氈。
“無妨,本院向來不注重繁文縟節,平心直言便可!”
先生隻手示意二人坐下。二人便承了先生的意,筆直坐下便聊起了自證品性的結論。
“先生吩咐白衣童子讓我倆打掃各個院落的衛生看似熟悉學堂地形,其實內含深意,尤其是那閱心湖,雖周邊落葉滿地,但湖水未被枯葉沾染半分,寓意讓學生們無論身處任何環境,都要保持本心。而湖上的三座木橋,便出自一日三省吾身這句話,寓意讓學生每日思量反省自身,不要急於求成,有時候停留在橋上思量片刻便會認知錯誤,找到答案。”
肖寒滿眼崇拜的看著眼前的這位青衫先生。
“不僅如此,整個學堂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小子都擦拭過一遍,避免讓其蒙塵,先生此意便是讓我等他日若能身居高位,給天下君子一個機會,避免讓其埋沒蒙塵!”
胖三熟練地背誦著肖寒交代他的答案。
“不錯,讀書人要的就是守住本心,知錯便改,扶危救難!”
鄭先生站起身來示意二人準備拜師。
白衣童子端來兩套學生模樣服飾給了肖胖二人。
“最後一步,在學堂文牆上寫入一個正字,無需姓名,隻需記住將來即便有衝天之日,也要守住少年時的正氣,並受用一生!”
二人在文牆上寫下了兩個歪歪扭扭的正字,與其它學子寫下平整秀麗的字體格格不入。
但二人深知,寫下了這個正,便要終其一生的履行。
接下來的日子裏,肖寒才得知白衣童子是個孤兒,是鄭先生在戰場上把他撿了回來。
他的家鄉經常爆發戰爭,父母是流民,靠著撿死人盔甲賣錢過活,有一次被敵軍回來掃蕩傷兵殘忍殺害,小孩見父母幾天未回便循著常走的路線找了回去,發現了正在埋葬他父母的鄭先生,小孩呆呆得看著墓碑前的青衫男人,那一年他才八歲。
後來,小孩被鄭先生接回書院,沒起名字,隻有一襲白衣時常穿著。
肖寒在日常學習中才了解到鄭先生很少露麵,隻是托白衣童子定期發一些書籍給同學,而新來的同學也不必擔心沒人教,鄭先生總是在關鍵時候教會幾個同學,而後讓學會的幾個同學幫助新來的同學。
當然,學生們最初也是學的淺薄知識。等同學們基礎都打好了,鄭先生才會下來教一教所謂的大學問。
肖胖二人在日複一日中晃著腦袋學完了基本的詩書禮樂,等到筆試成績與其他同學無異時便通知了白衣童子可喊鄭先生下樓給大家講一講大學問。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鄭先生從聽雨軒執著畫扇風塵仆仆的走進課堂。
“為師叫鄭亭君,也可稱呼我為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