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回舟淡淡的接過話來,說道:“這是後麵才要定的章程,先確定這條在內。”
高實甫斜斜地看著高劍屏,那眼神包含頗為豐富。
你不是喜歡大家商量著來辦嗎?這下寡者服眾,可是叫你滿意了哦,非要讓你知道知道上下無序、言語無循的苦頭你才能知道聖人的良苦用心。
你道君道不正又無常,卻不知天下權柄何其重,若非有大人掌握,怎能安平?
高實甫特別能理解兒子重視大眾的理念,但還是認為天下需要由一個絕對權威之人來執掌,否則必然趨散。
而在國家製度層麵雖然必須需要改進,但是君主是不應該刪去的,就算不由世襲君主來統治國家,也應該有一個公舉的權威君主來統管整個國家的大權。
隻是要在製度上能保證君主的絕對聖明,並且讓整個國家由賢才來運行,並且保證賢才能源源不斷產生和供應,這樣就萬事無虞了。
如果按照高劍屏所說,天下歸公,層層競選,散中又散,層層分散沒個主心,那還得了嗎?必然將家國分裂,那樣的穩定換來的隻能是天下紛爭對峙,不得盛世。
所謂的律法、規製、倫常都隻不過是人造之物罷了,無異於鋤頭與釘耙,都是為人用利而已,由人主宰,所以天下絕無法治之時,不可能自得其序。
這也就是為什麼聖人要構建一個上聖下順、人人聖賢的天下的原因,隻有這樣的社會是不會亂序和崩散的,隻有在這樣的家國之中百姓才能享有真正之福。
但是他從沒有就此和兒子爭執過,一者他知道兒子是絕對不會被他說服的,與他爭辯就是來空勞唇舌、浪費唾液;二者,他不能和兒子起爭執,最起碼在人前不行,否則的話高家父子不和、南洋海幫的凝聚恐怕也會受到影響。
一旦爭執起來,就很可能會有很多人借著他的大旗起來反對高劍屏,躲在自己這個盟主背後就不用畏懼總旗主的權威了,到時候偌大的南洋海幫就無法再往著成就大業的方向前進、很有可能半道崩卒。
海幫當中有多少牛鬼蛇神他不知道,但是他堅信不會沒有,沒有那麼多像高劍屏那樣的聖人,更沒有太多的好人,好人往往都是比較少的。
這正是難能可貴,若不是因為少見,怎麼會好呢?人人皆好、而好仍舊好乎?
高劍屏對著父親的目光卻沒有露出高實甫想象中的任何困窘模樣,他有些欣然地坐下,看起來沒有任何不滿,隻是臉上帶著一種…好像“父親看見小兒子不懂事鬧了一通、然後看著還怪可愛”這樣的表情。
“諸位有何意見,就都提出來吧,要快速些。”高劍屏語氣平常,完全感受不到他的思緒有受到影響而產生任何的混亂和動蕩。
高實甫為兒子這樣的反應而出奇,雖然不甚奇怪,隻是仍舊;所謂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應該就是這樣。
坐在他對麵的寧回舟則吹著茶水,雲淡風輕的,靜靜地在這一對父子邊上品味著嶺南紅茶的香。
雖然高劍屏在整個海幫上下極力推行節儉,尤其在多個新設立的府司,甚至親自規定了配置的規格限製、甚至是直接的經費限製,每一筆錢都要嚴格核算發給。
但是,想茶葉這樣的東西,你不去買,也架不住別人來送啊,那一路一路的海商受了南洋海幫的認證和庇護,捐錢捐物了,那不得要給總旗主、盟主、副盟主還有幾位大佬都送上些茶葉、玉器、寶石、瓷杯等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