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開銀行,造市場(1 / 2)

曹夫子這時還不免有些擔憂,他再度開口繼續拆台。

“李小友,你是否還要搞什麼古怪的市場?”

“市場究竟是何物?為何你對此事如此上心,如此認真?”

“泱泱之地,包括天河縣以及周圍之地,竟不下十數萬民眾。”

“這麼多的民眾,難道你讓大家都在你的市場之中生活?”

“古往今來皆是民以食為天,若是沒有那些食物,根本養不活這些人。”

“你莫不是以為能夠生產白糖,生產其他的材料便能夠養活眾人。”

曹夫子知道李廣最近做了什麼,那些白糖生意簡直可以說是震驚無比,傳播甚廣。

不少人早已在做著類似的生意,也牽扯其中。

唯有李廣卻十分淡定。

“我李廣並非什麼不可思議之人。”

“更是深知天河縣附近加上附近的村落,整整10餘萬人確實急需各種糧食。”

“若想存活,確實也需要更多的人來這田地耕種,現如今咱們這江南之地本就複述。”

“更多的人養活自己,卻不是通過這些所謂的糧食。”

“各種地方也是應當因地製宜,比如說在帝國北方現如今以玉米高粱為多,而在帝國南方則是以稻米為多。”

“隻是附近的區域並非皆是以稻米耕種為主。”

“不少地方其實並不耕種稻米,而是以其他的食物作為基本。”

“正是所謂因地製宜才可傳播廣泛,而且我早已派人選取更加優秀的稻種,進行類似的生產活動。”

“我知道曹夫子或許並不了解,天生萬物自然有繁育的規律,這些稻種也可以互相結合。”

李廣所用的理論便是那種雜交理論這種東西,可是早已有了許多年。

“現如今咱們的耕地當中,如果真地種植水稻,根本養不活這麼多百姓。”

“而百姓的數量其實是一直增多的,或可以去野外打獵,或是采集山林之中的瓜果蔬菜,又或是使用其他的法子。”

“但隻要人口多到一定數量,我們的生產力也就是糧食生產跟不上,又會出現災荒。”

李廣的話一說回來,旁邊的曹夫子摸摸胡須立刻就來了反駁之言。

“小友,你這意思便是這些耕地終究是不夠用的,其實全都變成普通耕地,養活大眾,理應不是問題。”

這就是曹夫子的認知,他長年累月都是一個讀書人,一直在艱難困苦之中鑽研學問。

他不追求金山銀山,但對於民生好似還有幾分追求,追求的是那種儒雅尊崇被人敬畏的感覺,算是清流之中的一種典型人才。

所謂的清流一黨就是自命不凡的讀書人。

他們長年累月閱讀各類的書籍以及考究學問,總覺得自己乃是非凡之人物。

清流一黨自命不凡,自命清高,他們其實最終也會成為一群十分貪婪的普通之人。

還是在這之前,他們至少也是盡心竭力謀求屬於自己的一分認知,一分名聲。

曹夫子正是如此,不過他還有著階級的局限性,但是並不知道這農業方麵的事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