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桓騎兵苦不堪言的坑不大,長約一米五,寬隻有一尺,深度也隻有一米。
這些坑全部橫向排列,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都看不到這些不起眼的小坑。
可這些坑對戰馬來說,如同天塹!
要是燕國人挖大坑,他們不怕,大桓戰馬速度起來後,越過五六米的距離輕而易舉。
可這些小坑,就三分之一米寬!
別說大桓人從遠處看不清了,馬也看不清。
等看清的時候,坑就在眼前了,根本來不及回避。
三分一米的寬度,剛好能讓馬蹄陷進去。
高速衝鋒的戰馬,馬蹄一陷進去,肯定要狠狠地摔在地上,馬腿必然要折斷。
三分之一米寬,一米五長,深一米。
這樣的坑,挖起來很容易!
對於騎兵來說,是最陰毒的陷阱!
幸好燕國這邊時間不足,沒來得及往坑裏放木刺,不然這些騎兵更慘。
大桓人距離燕國人的戰陣就一百米,可麵前全是這種陰毒的陷馬坑!
想衝過去肯定不可能了!一步步走過去,又要被燕國人射成篩子。
而且,他們衝過去又能幹嘛?
麵對燕國人的銅牆鐵壁,還是一個死字。
衝向軍陣側翼的銀狼衛,麵對的情況同樣很尷尬。
這些精銳中的精銳不負他們的名聲!
在三萬大軍人仰馬翻的時候,這些銀狼衛卻靈巧地避開了摔倒的騎兵。
銀狼衛的將官,也及時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銀狼衛的一萬人,在付出了幾百騎摔斷馬腿的代價後,在離軍陣還有兩百米的距離停下了。
能如此進退有序,不光是因為銀狼衛騎術精湛,還因為他們的戰馬靈活。
即便如此,銀狼衛能做到的,隻是保證陣型不亂,想前進和其餘大桓騎兵一樣困難。
這時候銀狼衛,得慶幸他們身上穿著的重甲。
在旁邊友軍被燕國人當靶子射的時候,銀狼衛這堆鐵疙瘩,任憑燕國的箭矢往自己身上射。
隻是隨意地用手臂擋住了盔甲的鏈接處。
八門金鎖陣中的燕國弓箭手見箭矢對銀狼衛無效,便把火力集中到了正麵的三萬大桓人身上。
原地挨箭畢竟不是個事,前線指揮的大桓將官很快做出了決定,下馬跑過去,步戰!
正麵的三萬大桓騎兵步戰能力很有限,而且剛才人仰馬翻損失慘重。
此刻組織不起有序的衝鋒,隻能一股腦地往八門金鎖陣上衝。
大桓人自然也沒指望這些亂成一團的下馬騎兵,能衝破燕國的陣型。
他們所依仗的,是銀狼衛!
還保持陣型的銀狼衛也下了馬,結成陣型,開始向燕國的陣型挺進。
在他們下馬之後,頭頂上隱藏的燕國弓箭手終於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居高臨下地從頭頂上向下射箭。
頓時,有大量的銀狼衛中招,被射倒在地。
不過,銀狼衛畢竟是銀狼衛,主將一聲令下。
眾將士抬起雙手,護住上方的薄弱處,身前露出大麵積的空隙。
可銀狼衛的鎧甲,主要防禦方向畢竟是正麵,即便正麵打開,片狀箭矢也很難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