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誤會。我有個侄子進山挖參,已經有五天了,還沒回家,我怕他有危險,就想進山來尋他。這後山非常危險,野獸多,還會鬧鬼,我一個人有點害怕。正好你們這麼多人,我想跟著你們給我壯壯膽子。”
“你害怕,你的侄子就不害怕嗎?”
“他有點傻,可能是不知道怕。”
“你怎麼稱呼?”
“我叫李金旺。就是前麵這個村子的。這附近的山我熟悉,我可以給你們帶路。不過附近的山上可能挖不到參的。往裏麵去,我也不熟悉路的。”
“帶路就不需要了,我們自己會找。”隊長模樣的人又問:“你侄子經常進山嗎?他挖到過參嗎?”
“他最近去過兩次,都挖到過參。”李金旺心裏道:“這小子人雖傻,但是運氣不錯。挖不到,但是能撿到。”
隊長轉頭和其他人說話,李金旺發現他一句也聽不懂。這些人講的都是南方的方言,隻有跟他說話時才用普照通話。
李金旺沒有辦法,隻能跟著他們一起走,時不時地喊著二狗。
領頭的隊長問:“你的侄子叫二狗?”
“是的。”
“他帶什麼裝備進山的?”
“哪有什麼裝備,隻是帶了些幹糧。”
“你們山裏人在山上怎麼過夜?”
“找塊石頭,生一堆火,弄點茅草樹葉躺著唄。怕有狼,也不敢真的睡過去的。”
“那在山裏能呆幾天?”
“也就三五天的,時間長了就撐不住的。”
“那你侄子現在是不是很危險了?”
“是啊,我正擔心著呢!”
“你不要喊了,我們順便幫你找。”
“為什麼不喊?他能聽見的。”
“你喊會招來野獸的。他要是沒事,就能發現我們的,他會喊我們的。”
李金旺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就不再喊了。
就這樣他們一行人在山中一路搜尋,也不知道是尋參,還是尋找李二狗。
李金旺建議他們尋參的路線,他們有時聽從,有時卻不以為然。
晚上,他們找到一片平坦的地方宿營。
李金旺找來些樹枝,生起了一堆篝火,叉起的吊桶裏煮著菌菇湯,他吃著窩頭,喝著菌菇湯。那幾個南方人搭了幾個帳蓬,帳蓬下麵是充氣的墊子,柔軟舒適,門上還帶著拉鏈,防蟲防蛇。他們又拿出壓縮食品和罐頭跟李金旺交換了一下窩頭和菌菇湯,雙方都覺得不錯。
夜裏,李金旺心裏不踏實,守著篝火,眯了會眼,也不敢睡。
那幾個南方人也派一個人輪職,就這樣在山中過了一夜。
經過兩天的了解,一行人確認,李金旺並未真正地挖到過參。他隻是一個收山貨的人,挖到參的確實是他的侄子。他們相信,找到他的侄子,就能找到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