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四章印度殖民公司(一)(2 / 3)

“嗬嗬,不急,我們有的是時間,你會接受的,來人,讓這位徐姑娘下去休息。”唐同微笑了一下,吩咐手下的親兵把徐清漣帶下去,隻要這位白蓮教的聖女留下來,那些沒了教主的白蓮教徒在官兵的打擊下,用不了多久便會分崩離析。

此後十幾天,唐同都沒有再見徐清漣,反而帶著船隊到了大連新城,在這裏與蒙古來的使者就兩萬俘虜進行了一聲談判,這一次,蒙古人背著皇太極與唐同談判,也是因為建奴人如今正在內亂之中,皇太極的實力在遭受到唐同幾次的打擊後,已經衰落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蒙古人不安分起來,便是建奴內部也出現了爭權奪利的內亂。

皇太極被困在朝鮮國一年之久,雖然實力是受損的多是蒙古人,建奴的損失並不大,但建奴其他手中掌握了兵權的人在皇太極被困朝鮮國的一年中,悄悄地的壯大了自己手中的實力,皇太極回來後,象多爾滾這些人手中的實力已經超過了皇太極,自然不會再象從前那樣聽從皇太極的命令,雖沒有公然造反,但建奴內部的分裂現象已經很明顯了。

曆史上皇太極到了公元一六三四年才清除了建奴內部中那些威脅到他手中權力的人,把建奴的大權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但現在因為唐同,皇太極的那些反對者們仍舊在,而皇太極手中的兵力與威信卻一再的受損,給建奴埋下的內亂的禍根。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歸附的蒙古部落在隻服從強者的天性下,自然是又起了異心,他們雖然沒什麼文明與文化,但他們這些蒙古部落的首領並不都是傻子,有不少人看出來了那支大明的唐家軍在異軍突起,成為新興的一方勢力。

雖然現在這些蒙古部落的首領還沒有起投靠唐同的心思,但他們大多數已經采取了觀望的態度,再加上唐同答應他們贖回俘虜,讓這些蒙古部落的首領對唐同的敵意更談了一些。

談判的過程很順利,但這一次蒙古隨著皇太極進攻朝鮮國,損失有些大,有些傷了元氣,特別是財物上,因為贖回俘虜,讓蒙古人的牛羊損失很大,一時之間在經濟上有些困頓,所以當唐同提出希望他們蒙古人做他的雇傭軍時,有一些部落到是有些動心。

唐同提出的價錢很高,一個雇傭兵的收入絕對可以讓一個四五口的人家過上好日子,而且唐同答應,提供了雇傭軍的部落以後受他唐家軍的保護,如果哪個部落敢對那個受唐家軍保護的部落不利,唐家軍會將那個不聽話的部落屠殺幹淨。

為了給這些來談判的使者一個信心,唐同進行了一場軍事演習,一萬正規軍,四萬協從軍的陣容單是列隊走過檢閱台,整齊劃一的軍容就讓那些蒙古使者暗自吸了口冷氣,隨後火槍火炮的表演,讓那些蒙古使者明白,在這樣的軍隊麵前,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血肉之軀可以抵擋的,在演習完成後,便有三個不大的部落當場向唐同表示願意提供自己部落的戰士給唐同當那個雇傭軍。

唐同在暫時解決了蒙古人的事情後,又把手伸向了建奴內部,公開表示支持多爾滾和代善,同時以友好人士的身份向已經失勢的阿敏和莽古爾泰幫助這兩人重新在建奴內部建立各自的勢力,這阿敏,莽古爾泰,代善三人都是建奴貝勒的身份,在建奴中有著不小的影響。

唐同這個友好人士的身份是自封的,皇太極,多爾滾,代善這樣手中有實力的人自然是不願意承認,但是被皇太極軟禁了的阿敏和莽古爾泰在唐同伸出橄欖枝的時候,卻是迫不及待的承認了,因為他們想要重新過上人上人的日子,就必須得投靠能夠幫助他們的人。

這阿敏與莽古爾泰原本是被皇太極軟禁了的,但皇太極被困在朝鮮國一年的時間,他們原本的老部下把他們救了出來,皇太極回來後,兩人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早就想著找一個勢力投靠,當得到唐同的支持後,兩人很快聚集了部分老部下,在靠近大連新城的地方占據了一大塊地盤,他們走到這一步,自然是公然反對皇太極的了。

麵對著阿敏與莽古爾泰突然崛起,皇太極與多爾滾,代善暫時相妥協了,不過麵對著日益強大起來的唐家軍,皇太極終究沒敢采取軍事行動,與分裂的阿敏,莽古爾泰暫時的處於相安無事的狀態,而這個時候,又有一些蒙古部落向唐同提供了雇傭軍,雖然總人數還不到一萬人,但這無疑是個好現象,唐同相信,隨著這些雇傭軍得到了好處後,會有更多的蒙古人最終會走上這條道路,成為唐家軍下麵的雇傭軍。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兩個來月,其間唐同也見過幾次徐清漣,不過徐清漣有點高估了十萬白蓮教士兵的戰鬥力,而唐同也有意削弱白蓮教的勢力,在兩個月後,各自為戰的白蓮教士兵在官兵的圍剿下,終於土崩瓦解了,官兵重新占領了山東,逃得性命的幾千白蓮教徒乘著小船漂流到了海上,隨時都有可能被海浪吞噬掉。

麵對著這種情況,徐清漣心中也悔恨不已,她終究是個小姑娘,有許多事情並不是她所能明白的,她本來想從唐同這裏得到更多有利於聖教的條件,她以為唐同會在意聖教所屬的這支軍隊,但沒想到,唐同不但不在意,還想著盡力削弱這支軍隊。

唐同看著徐清漣那悲傷的神情,心中有些不忍,終究隻是個十七歲的小姑娘,卻要承擔著這種重負,對於她來說實在是有些殘忍,唐同先把那些殘餘的白蓮教徒收攏到大船上,把這些人帶到了朝鮮租界內進行休整和訓練。

隨後唐同回了一趟蘇州,把蘇州知府的官職辭去了,把陳玉嫻,沅兒,李香君這些人帶到了大連新城,唐同的勢力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程度,已經沒必要再靠著大明官府了,在這一年的金秋之時,帶著二萬倭人協從軍,一萬蒙古雇傭軍,一萬朝鮮勞工,六千白蓮教士兵,以及江浙兩地的海商們組織起來的一萬家兵,浩浩蕩蕩的向著南洋出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