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朝鮮自治區(下)(1 / 3)

各人站著的角度不同,各人的目標與利益也不同,盡管唐同給與李(亻宗)的條件是很優厚,但對於李(亻宗)來說仍舊是無比的失落,如果唐同沒有強大的海上軍隊,想要進攻朝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李(亻宗)也不會如此輕易的交上降書。

朝鮮這個地方,在這個時代,屬於窮山惡水的地方很多,憑著這些窮山惡水的地勢,朝鮮想要擋住陸地上的進攻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而唐同想要從陸地上進攻,那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但有了海軍則完全不同,幾乎可以直接威脅到朝鮮的王城漢城。

理會何況唐同手中有著攻城的利器火炮,數百門的火炮雖然花了唐同大量的金錢,但也同時讓唐同手下擁有了在這個時代所向無敵的戰鬥力,百門大炮齊轟的情景,在這個時代是極其震撼人心的,當雙方的磋商陷入較僵的局麵時,唐同適時的舉行了一場軍隊演習,邀請了朝鮮的一眾大小官員到場觀看,那數百門大炮齊轟的場景,讓所有的朝鮮官員們臉上都變了色,更有甚者,當場嚇的生理上有些失禁。

在這種情況下,李(亻宗)也隻能接受了現實,先是心中苦澀的接受了唐同所封的王爵之爵位,接受了唐同對他權力上的限製,最後也萬般無奈的接受了去國號,改為朝鮮自治區的條件,在這一點上,就算唐同不限製李(亻宗)的權力,國號一去,也等於是朝鮮這個地方淪落為唐同手下的版圖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亡國了,對於李(亻宗)來說,這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可又不得不接受,至少,這樣保存了他朝鮮王室的成員,也多少保住了一些權勢。

從李(亻宗)開始準備降書以來,李(亻宗)的心情就沒有好過,以前的中原不是沒有征討過朝鮮,但一直都因為這裏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而得以保存,以前曆代的朝鮮政權也都是向中原的****上國遞交了稱臣的降表的,但他們卻還有著自己的國號,有著自主的權力,隻有這個從一個小千戶起家,依靠著商業發展起來的唐家,卻以強大的武力和海上的軍隊,直接威脅著整個朝鮮土地的安全,讓他李(亻宗)最終不得不接受這種命運。

李(亻宗)用顫抖的手在那份磋商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一刻,朝鮮的李氏王朝算是正式的結束了,這一刻的李(亻宗),還是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淚,雖然也有一些朝鮮的大臣陪著李(亻宗)流淚,但更多的朝鮮大臣卻是鬆了一口氣,這份磋商協議書簽下之後,也就意味著他們所擔心的戰爭不會落到他們的頭上了。

唐同也滿意的在那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時候的唐同,心中也不禁有一些自豪的感覺,以瓣都是手下帶著軍隊直接把那些國家給滅了,雖然唐同手下的軍隊很強大,但遭遇到的抵抗也是很強的,象東南亞那種地方,到處都是深山老林,一直到現在,唐同手下的一部分兵力都陷入在清剿那些個東南亞的土匪中,若不是唐同手下現在有著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唐同的發展道路隻怕要陷在東南亞那塊地方難以動彈。

這件事讓唐同也看到純粹的軍事武力,有時也會受到一些條件的限製,那些東南亞的各個國家的軍隊明明沒有什麼戰鬥力,但因為熟悉那個地方,占據著地利的優勢,硬是騷擾得讓唐同手下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這也讓唐同從心裏願意接受李(亻宗)的這種投降。

正式簽下了協議書之後,朝鮮原有的軍隊除了留下二千人作為李(亻宗)的親衛外,其他的軍隊按照唐同的意思他成了三部分,一部分駐紮到了倭國的租界,一部分到了東北行省轉為治安隊伍,還有一部分則被帶到了東南亞進剿那裏的土匪。

朝鮮的高層官員大部分被安排到其他地方為官,唐同把自己的手下安插到了這裏,而中下層的官員,唐同把任免的權力按照協議由李(亻宗)進行處理,這也是為了讓這裏的人在心裏上反抗性減弱一些,以後唐同再一步步慢慢的把這裏的管理納入到自己的手中。

唐同手下學校現在培養了大量的下級官員,但高層的管理人員卻很缺,很多地方上的主要官員都是火速提上來的,缺少大量的實際經驗,而且總體來說,唐同自己也沒有什麼管理的經驗,他也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人才,現階段的管理其實是很混亂的,但好在唐手下有柳如是,大玉兒,海蘭珠,高複,胡蒙斐,王軍山這樣的人才,這些獨當一麵的人才幫著唐同把整個的政權給支撐了下來。

唐同在協議書簽下後,幫著李(亻宗)重新建起了一座王爺府,這座王爺府采用了水泥,玻璃,大理石等建成,在外觀上來說是豪華的很,讓李(亻宗)也不由的讚歎了一番,在李(亻宗)一家子搬進了新王爺府之後,唐同把那個王宮改成了一個賓館。

把王宮改成了賓館,雖然是唐同有些惡意的行為,有不少的朝鮮人為些捶胸頓足的痛哭了一番,但也有不少的朝鮮人花上幾個錢,跑到這裏來享受一番,唐同的許多政策對於商人是很利的,但對於那些讀四書五經的傳統讀書人卻很不利,不過因為沒有侵害到地主的利益,單靠那些讀書人是起不了太大的風浪的。

一個封建政權的支持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那些地主,而唐同現在這種政策卻屬於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製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商人的支持,而對於地主來說,反抗的力度也很小,至於讀書人,唐同自己手下有學校培養,所以對傳統讀書人的依賴很小,對於自己政權的影響在前期雖然有些大,但到了後期,那些唐同培養的人才成長起來後,卻絕對不是那些傳統的讀書人所能比擬的。

為了有利於自己的統治,唐同也沒有輕視那些傳統的讀書人,從大明請來了大量的大明童生到朝鮮,東北,蒙古這三個地方教書,為了得到這些地方老百姓的支持,唐同不惜花費大量的物資,在這三個地方開設學校,教導這些地方人讀四書五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