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一章倭國攻略(一)(1 / 3)

秦淮河上,是個風月無邊的地方,這裏是那些士子們賞花吟月的好地方,也是有錢的財主老爺尋花問柳的好去處,賞花與尋花,用詞雖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吟月與問柳,手段是不同,但行為卻是一樣,如果一群士子到了秦淮河上不賞花吟月,如果一群財主到了秦淮河上不尋花問柳,那麼花舫的姑娘們會認為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太陽是沒有從西邊出來,但候方域,方以智他們這些人跑到秦淮河上來,確確實實不是為了賞花吟月的,青年社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秦淮河上召開了,幾十條船,上千人的聚會,說起來還是相當壯觀的,這樣大的聚會,若是放在金陵城中的話,必定會引來很大的麻煩。

大明雖然言論很自由,但對於群眾聚會這種事情卻是控製的較嚴的,以前天下不亂時,小規模的聚會也會有錦衣衛的人監視著,象這種上千人的聚會,若是放在以前,那絕對是嚴重違法的行為,就算是現在官府管的鬆了,為了安全,這個聚會還是放在了秦淮河上。

這次的會議是由候方域,董舒,張仁誠再拉上一個冒辟疆所發起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青年社中的利益進行分配,對於候方域他們的提議,方以智和陳貞慧自然是答應了,現在的青年社一千人中,士子占了七百來人,年青的商人占了二百多人,還有一些不屬於士子也不是商人的年青人占了一百來人,這些人都是唐家下屬工廠中的技術人員。

年青的商人中有一個是徽州的大糧油商黃風,雖然剛加入青年社不久,卻已經隱然成為了一眾年青商人的首領,這些商人的加入,成為青年社的財政主要支持者,這些人雖然因為加入的時間不久,沒有人掌握到青年社中的大權,但集合在一起的實力卻是不小。

在青年社中,不隻是張仁誠,董舒他們想要得到權力,那些商人更想得到主事權,所以這一次的全體會議召開,這些商人更是出錢出力的積極支持,一口氣包下了秦淮河上的幾十艘花舫,說起來,隻怕是秦淮河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手筆。

第一天的會議並沒有討論太多的事情,而是擬定主持會議的工作人員名單,這個名單說起來其實就是對青年社中的權力進行第一次的初步劃分,候方域以微弱的優勢戰勝方以智,成為這次會議的主要負責人,而方以智成為這次會議的副手,另一個副手則是異軍突起的大商人黃風,會議的工作人員名單中有陳貞慧,冒辟疆,張仁誠,董舒,以及其他的十來個人,這十來個人中士子占了大部分,商人占了小部分,唐家工廠中的技術人員隻有象征性的一個人,這是幾方多番討論後妥協的結果。

青年社全體會議的工作人員名單擬定後,大家便首先對青年社中的各個部門進行了劃分,把各部門的職責與權力劃分好後,計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兩人,六個部門,三十一個青年社分社,經過幾天的角逐後,候方域成為了主席,方以智為副主席,而冒辟疆被意外的推出來成了另一個副主席,黃風掌管了財務部,陳貞慧當選為組織部的部長,張仁誠當上了監察部的部長,董舒是後勤部的部長,這個部門的油水較多,算是逐了董舒的心願,另外兩個中一個是培訓部,部長是楊憶,宣傳部的部長由一個唐家工廠出來的叫林磊的人當選。

六個部門中有四個是掌握在方以智這一派的人手中,整個的青年社在權力上來說,其實是掌握在了方以智他們的手中,再加上青年社的各地分社大多數是由方以智他們的人當選,候方域這個主席看上去風光,但實際能有的決定權卻不太。

這其中,起了最大作用的是黃風他們這些商人,手中掌握著青年社的經濟命脈,再加上這些人都是在生意場上搏殺過的人,在能力上絕對不是那些士子可以相比的,更何況有不少的士子也是站在方以智這一邊的,這就造成了總人數上也比候方域他們強,若不是因為候方域在士子們的中間有很大的號召力,方以智他們為了把候域樹立為青年社的招牌,那候方域是不可能當上這個主席的。

組織的結構確定下來後,青年社才算是走上了正軌,張仁誠雖然沒有達到自己的心意,可這個時候也明白,青年社早就被方以智他們給把持了,自己再怎麼樣的不甘心,也已經沒有了辦法,做為一個被人稱為江南四大才子的人,智商自然是不差的,多少也懂得一些取決,畢竟讓他放棄自己在青年社中已得的這點兒權力還是很不願意的,隻能暫時的安心當著那個監察部的部長一職,等待以後的機會。

短短兩個月後,青年社的人數更是迅速的突破了到了四千多人,各地的青年社分社也基本建立起來了,這個時候,候方域卻接到了唐同的邀請,看到上麵寫著唐王爺的大名的貼子,候方域的心中也不由的有些激動,要說起來,唐同現在的名聲可是很大,因為他沒有在大明的境內造反,所以一般人的眼中,也很少有人把唐同當成叛賊,反而因為唐同在海外開疆拓土的而把唐同當成一個大英雄,至於唐同手下的李岩,紅娘子,陳子龍他們,世人很少有人知道他們與唐同的關係,所以唐同在海外稱王時,對唐同反感的人極少。

候方域從小就受《呐喊報》的影響,對唐同的一些事跡很清楚,心中多少對唐同是有些崇拜的,現在唐同手下滅了好幾個國家,更將建奴的叛亂平定,在大明人中,也算是一個大人物了,這樣一個大人物要見候方域,讓候方域的心中怎麼不激動。

冒辟疆,董舒,張仁誠三人對於去見唐同也是很激動的,那張仁誠雖然因為方以智他們而對唐同有些意見,但畢竟在小時候就受過《呐喊報》的影響,小孩子大多數有點兒叛逆心理,對於那種有些與傳統不相合的思想,反而是最容易接受到,等到了成年後,這種思想固定了下來,唐同這個思想的宣揚者,也就同時在張仁誠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