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句話倒是提醒了她,時間不等人,是要抓緊走了。
元槐隨手把包袱捆在馬鞍上,回頭望了一眼這座繁華的都城,卻是什麼也沒說,瀟灑地揚鞭一路向西前行。
小紅馬兒蕩起滾滾塵土,依然掩蓋不了馬上女子的風姿,一股由內而外的少年氣,天生就當是如此肆意模樣。
元槐這一走,就是三年。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倒也是天翻地覆發生了很多事。
元行秋借種生子的事曝光,事後還將孩子的生父除掉,以此來自欺欺人,這種事情未免太過荒唐。
事情起初在小範圍引起轟動,誰知竟被有心人傳到了朝野。
借種畢竟是不光彩的事,更何況元行秋這是犯了大忌,顯然是劍走偏鋒的歧途。雖然她暗中告訴元貞借種生子事出有因,但對於自己能否逃避懲罰心裏並沒有把握。
元貞得知此事,臭罵了元行秋一頓:“你糊塗啊!陛下就算再怎麼不主動,他也是個有血有肉的男人,隻要日子久了難保不會動情。你怎麼能做出這種傻事!這不是給陛下難堪,給元家難堪嗎?!”
元行秋如此涉險,已經對皇後的寶座有著病態的執著,但是這麼丟臉的事情,自然是不能聲張的。
元貞連夜拜見趙崇光,剛要為不肖女求情,就聽到舒妃元氏已被秘密處決,當即嚇出一身冷汗。
趙崇光卻幽幽道:“朕殺的是舒妃元氏,元閣老,你的女兒就帶回家去吧。”
他一定會遣散後宮嬪妃,隻是元行秋此舉太失皇家體麵,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快刀斬亂麻。
此事可大可小,皇家體麵總要維持住,元貞何嚐不懂趙崇光此番舉動有多明智,當場感激涕零下跪謝恩。
元行秋的事就此告一段落,最後誰也沒撈到好處,誰也沒撈到壞處。
後宮逐漸遣散,前朝卻沒有就此平靜下來。
群臣上諫陛下應早立皇後,延綿子嗣,趙崇光自有考量,不打算理會那些跟風的諫言。
在這三年的等待裏,趙崇光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守著皇後之位,她總會回來的,他隻要一直對她好,將來總會好的。
趙崇光心裏這樣想著,便有了長久等待的動力,元槐不在身邊的日子,他日複一日地勤勉政事,廣納諫言,重用人才,奪權之後絲毫不曾懈怠,且治國理政頗有成就。
他是黎民口中的好皇帝,周邊小國不敢造次,呈現一片空前盛世的景象。
傍晚黃昏籠罩大地,樹葉篩下點點的夜光,大雪沸沸揚揚地下了起來,沿重簷殿頂鋪落在青灰色的宮磚上。
雪幕中白茫茫一片,那位權傾天下的小皇帝身著玄色裘衣,正行走於宮道,他就這麼任憑雪花飄落在發上、肩上。
王秉恩匆忙跑到趙崇光身邊,於他頭頂撐起一把油紙傘,猶豫片刻,方把收到的消息說出:“陛下,翎坤宮的那位……崩了。”
趙崇光還在繼續行走,似是沒聽到王秉恩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