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重任在肩(2 / 3)

李二陛下點點頭,道:“魏愛卿所言也是朕顧慮的地方,如若為了打高麗而傷了國之根本,則是得不償失,非朕所願也。衛螭,汝了解高麗,汝有何想法?”

衛螭撓著頭想了想,努力的回想課本上學過的關於誌願軍援朝戰爭的點點滴滴。氣候寒冷的問題,朝廷在打下高昌國後,大力發展棉紡業,做出來的棉衣、棉褲之類的,首先供應的就是駐紮在吐穀渾的軍隊,讓他們適應寒冷的氣候和新的裝備,這一點可以不用擔心。

打高麗是持久戰,不可能像打吐蕃、吐穀渾那樣的簡單,糧草的運輸問題,是個大問題。努力的回想了一陣,衛螭道:“陛下,臣也讚同魏大人的說法,糧草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不是我大唐拿不出糧草,而是運輸的問題。高麗能不能拿下,那是肯定的,隻是時間的問題。如果能快速拿下還好說,如果打成了持久戰,我軍的糧草供應,可能跟不上。”

李二陛下道:“糧草確實是個大問題,如此遙遠的路途,要如何運輸是個大問題。”

群臣都為此頭疼起來,衛螭凝眉想了一陣,突然想起自己家花園中種植的東西,連忙道:“陛下,臣有個想法,不知能不能行……”

李二陛下直接打斷他的廢話,道:“別說那等廢話,速速說來。”

衛螭眼睛閃亮的道:“陛下,您忘了臣收到的番薯和南瓜了嗎?還有玉米!如若陛下有耐心,等上一段時間,收了的玉米,全都儲藏起來,充作軍糧,白薯和南瓜大麵積的種植推廣,這兩樣都是能儲存的東西,且產量也大,可以提前運輸過去儲藏,留待運輸跟不上的時候用,是不是能解決問題呢?”

“好主意!”

房玄齡首先喝彩,誇得衛螭嗬嗬傻笑,倒是魏征蹙眉沉思一陣,道:“衛大人的方法雖好,但是,目前白薯、南瓜的產量比之軍糧的需求量,差之甚遠。”

衛螭道:“故而才需要陛下耐心等你兩年,隻要有地,隻要有種子,兩年的時光,足夠種出大軍是需要的軍糧了,這樣一來,其他方麵的準備也能更充分一些。陛下,雖說我們大唐打高麗是大國打小國,但是,獅子搏兔尚需盡全力,何況咱們是打戰呢?高麗的冬天,比之我們大唐冷了數倍,冬天除了雪,啥都沒有,就算是咱們有了棉衣棉褲,但在寒冬來臨之前如果不能拿下高麗,隻怕我們的戰士也受不住,反而要無功而返,請陛下三思。”

李二陛下沉吟一陣,微微閉了閉眼,眼中現出堅毅,道:“罷了,既然諸位愛卿都如此說,那朕就再等等,等到最佳時機再動手。接著繼續說對付吐蕃的策略,朕要他們安安穩穩的安生幾年,待朕收拾了高麗之後才能再打吐蕃。”

說到這些國家策略,衛螭就沒啥發言權了,笑嗬嗬靜靜看著諸位大臣們,等待他們去出謀劃策。幾位大人還沒說話,李二陛下就道:“衛螭曾給朕說過和平演變的奇策,朕覺著,對付吐蕃,可以用這一招,但要如何實行,就需要諸卿出謀劃策了。”

和平演變吐蕃?!

衛螭聽得滿臉崇拜的看著李二陛下,再次確認到他與人家的差距。真正聰明的人,你隻要給他一個方法,他就能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就像孫子兵法,讀過的人不少,但能在戰場上用的出神入化的,也就是那麼幾個而已,這就是英才與普通人的區別。衛螭是沒話說了,還是趕緊豎著耳朵聽聽的好,起碼這也是參與曆史事件的機會,多讓人興奮的一件事情。

有了李二陛下提了開頭,接下來的問題就熱鬧多了,各人各抒己見,各種奇思妙想、陰謀詭計,聽得衛螭目瞪口呆之餘,不禁又毛骨悚然的感覺,渾身冷嗖嗖的,在大夏天體會到了零下二十度的滋味兒,太可怕了,今後做人要低調,萬萬不能得罪這些人,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衛螭再度堅定自己做好人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