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誰給你的臉冒頭挑事?(1 / 2)

“都別說話!村長,老會計,你們咋起身要走啊?”

眼尖的村民看到沈建民和老會計要走,趕緊吆喝了一聲,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沈建民拿著大聲公說道:“各位鄉親,等你們討論出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來,我們再分錢啊,你們爭論吧。”

沈建民說完作勢要走,大家都開始慌了,紛紛說著不要沈建民走,大家不說了,都聽村裏的。

沈建民看那幾個爭論的最厲害的幾個婦女都不敢說話了,眼刀子挨個遞給她們,讓她們有些發怵地不敢看,眼神往周圍散去。

沈建民這才再次說道:“大棚建立之前也都跟各位通報過,協商過。賺了錢村裏跟顧義家三七分,村裏占七成,第一次收成賣的錢村裏一共有九千六百一十七塊錢。”

九千多塊錢啊!算上那三成不就是一萬多塊錢,天哪!好多錢啊!

“噤聲!等話說完,有問題再提問,不然今天這錢幹脆別分了!一個個的,頭發長見識短。”

一片鴉雀無聲,就連平常的鳥叫聲都聽不到了,沈建民說道:“除卻顧義家不參與村裏的分錢外,村裏一共三百一十二戶人家,每家分到三十塊錢,剩餘二百五十七塊錢放在村裏的賬麵上,跟下次賺的錢合在一起再分。”

“至於這三十塊錢,回去後你們一大家子想怎麼分就怎麼分!總之,村裏分錢就按照‘戶’來分!”

這也是村委會一致同意的,那些一大家子都在一起過的,三十塊錢平均到每個人身上是不多,但是要按照個頭來分,再多的錢分下去也覺得是少的。

這樣按照‘戶’來分,起碼算下來每戶人家的錢還算高的,三十塊錢也能撐不短的時間了。更何況大棚裏麵的菜生長周期短,一個月下來每戶人家也能分到將近一百塊錢左右吧。

那些一大家子沒分家的人家心裏都開始計較起來了,於是,接下來村裏不少人家都起了分家的念頭,然後又被公公婆婆壓了下去。

公婆在不分家這樣的觀念實在是根深蒂固,不是什麼人都像顧家這樣,說分家就分家的。

沈建民:“誰有問題一個一個舉手說,沒有問題就每戶出個代表來老會計這邊登記領錢。”

然後大家又在下麵討論起來了,但是都不敢做那個冒頭的人。

“我有問題!”

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到這個舉手的‘問題’的人身上——知青點的陳紅知青。

“村長,這三百多戶人家應該沒算知青點吧,我們知青下鄉來建設農村,難道就不算村裏人了嗎?我們的戶口關係應該都是在這邊的吧。”

沈建民喝了口水不疾不徐地說道:“陳知青,知青點的事情應該是賈知青來彙報。既然你提出來了,那我想問問你們知青到我們村都建設了什麼?害人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吧。

點子是顧義家想出來的,鋼筋、塑料布、薄膜是人家弄得,水井是人家打的,種子也是人家弄得,播種是村民們來的,日常維護也是村民弄得,就連安全問題都是人家顧義花錢請退伍軍人保護的。

采摘是村民摘得,有些人家還搭上不少背簍。我記得沒錯的話,采摘的時候你們知青點去了五個人,三個人都是因為偷吃被攆走了,其中就有你吧。

誰給你的臉來冒頭挑事的?怎麼,你們知青點的負責人是換人了是吧?這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知青點所有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