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江月跟江桐想著現在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呢,買東西的人估計不多,沒想到大家都是早早就開始準備了,這還沒到城裏頭去,還是在去搭車的路上,就遇到了好幾個跟她們一樣從軍區出來的家屬們。
一問才知道,都是去買年貨的。大家都是過年的時候還待在部隊裏頭不能回家過年的,更想在這裏把年過好了,過熱鬧了。提前一個月開始準備根本都不算早的了,有好些人都是提前兩三個月就開始在家裏洗洗刷刷,買這買那。
其實部隊裏頭的生活說起來確實沒什麼意思,男人們一天到晚就是訓練訓練,大部分人回了家就是往椅子上一坐,等著吃飯。孩子們要麼上學,要麼天天在外頭瞎玩兒,不到飯點兒不回家。家裏頭的女人們可不得給自己找點事兒幹,這過年呢,就是頭一件兒值得期待的大事情。
應江月不是個會聊天兒的人,特別是跟年紀大些的嫂子們,如果今天是她一個人來的,那指定是麻爪兒了,還好,還有她媽在,她隻用站在她媽旁邊兒,在話題帶到她的時候,對著別人微笑點頭就行了,就像小時候跟媽媽出門,路上遇到熟悉的阿姨那樣兒。
院兒裏頭的很多嫂子其實也更喜歡跟江桐聊天兒,這也不是說應江月不好,而是看著不像能聊到一塊兒去的。
江桐在醫院工作這麼久可不是白待的人,在醫院裏頭,什麼樣兒的人都有,平日裏打交道的人也是五花八門,這見什麼人說什麼樣的話都已經練出來了。
大家知道江桐之前是當醫生的,都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谘詢起來了。這個時候大家小病小痛的都舍不得去醫院,想著自己買點兒藥吃吃,或者幹脆就熬過去。這會兒好不容易遇見個醫生,可不得抓住機會好好問問。
江桐呢,自己知道的也都會回答,大部分都是小問題,生活習慣或者飲食注意些就行,連藥都不用吃。但凡有涉及到需要吃藥的,她也不會亂說,都會建議對方去醫院看看,再由醫院的醫生決定需不需要吃藥,吃什麼藥。
大家一路聊一路走,本就不長的路很快就走到了。到了等車的地方,大家就又換開了話題。
問:如果要對一個人表達感謝,而她的孩子又恰好在身邊,這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答:當然是使勁兒誇孩子啦。也不用介意這孩子麵積大小,哪個父母不喜歡聽別人誇自己的孩子呢,哪怕到了八十歲也是一樣的。
於是今天,應江月是什麼都沒幹就收獲了一籮筐的誇獎,這會兒也沒人介意她是不是不愛講話不好相處了,讚美的話一句一句往外蹦。讓應兩月聽了都忍不住懷疑,說的是她嗎?
“江醫生,你女兒……”
“江醫生,你真是好福氣呦,你女兒……”
“江醫生,你女兒眼光是真的不錯喲,給你找了一個這麼好的女婿,不像我家那個討債鬼,非看上了一個橫豎一邊兒寬的男人,哎呦我跟她爸,我們倆都快愁死了!”
邊上的人也開始附和,“可不是,這隊裏頭陸團長可是頭一個的年輕有為,長得也是頂呱呱,對老婆又好,可惜就是我沒有女兒,要是有女兒我早就要上門說媒了。”
聽到這,應江月不禁疑惑了,剛才不是還在誇她嗎,怎麼轉頭又開始誇起陸昀安了。陸昀安又是年輕有為又是高大英俊的,怎麼輪到她就是眼光好了,怎麼沒人說陸昀安眼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