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四次直播任務31(1 / 2)

趙匡胤……

臉色直接爆紅!眼眶瞪得老大!但手攥的卻更緊,自己做的大致上是宋朝必要的,可後麵……!

天幕說的是啊!

為了北伐而立洛陽為陪都北宋建立之初,一直都是中央政權核心的長安、洛陽兩地早因戰亂破壞而高山絕壑、耒耜亦滿,很難再作為首都使用,但麵對北方日漸強盛的遊牧民族,宋太祖又不願意放棄洛陽、長安麵朝大河背靠群山的軍事價值,可重建長安的工程量之巨又非當時的宋朝可以承受的,萬般無奈之下宋太祖隻能繼續將首都定於離洛陽僅有200公裏的汴州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市),以便隨時奔赴前線禦駕親征(兩人在位共40年,禦駕親征6次),因為其位置在四個首都中最靠東因此汴京又時稱“東京”。

從地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無論是走水路還是旱路,隻要成規模的軍隊、商隊想要從南方進入抗擊遊牧民族的西北戰線上,都無可避免經過洛陽,於是洛陽的交通便捷優勢便逐漸開始展現出來。且洛陽在對付北方威脅方麵極其優越,進可掌握天時直搗大同(今北京),退有洛水、黃河、長安城作為防線保護,因此在趙匡胤的青睞之下,其舊日的繁華也在逐漸恢複,而長安則就因經濟中心南遷徹底成了一個拱衛京城的軍事要塞(慈禧太後就第一時間想到了逃西安),後世千年也都沒能再恢複舊日光耀。由於宋朝在首都的設立上仍實行隋唐的“兩京製”,且趙匡胤也有遷都洛陽逐鹿中原的意思,等著那一天滅北漢後就遷都洛陽,再思考收複燕雲地區。畢竟洛陽離北方前線更近,在麵子上也比汴梁要氣派許多,要知道趙匡胤做皇帝得位不正,雖然別人不說,但他自己心裏還是有點自卑的,為此在趙匡胤的做皇帝的日子就是在不斷給自己立功來滿足自己,而“還都於洛陽”這種千秋大功顯然可以讓趙匡胤充滿麵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由此,北伐大業中至關重要的洛陽也就無可厚非的成了陪都。可以說此時的宋朝立陪都於洛陽大多是為了圖謀北上,從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在位期間的幾乎就沒停過的北伐和禦駕親征,就能看出其開疆拓土的決心並不小。從宋真宗之後開始墮落宋朝另外的兩個陪都的設立則離不開宋真宗。宋真宗這個人雖然有著一個猛人叔叔、一個猛男老爹,但是他自己卻慫包一個,可以說是宋朝“慫”的開始。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簽了澶淵之盟之後,宋真宗就開始逐漸在朝廷裏站不穩腳了,澶淵之盟雖然在曆史上的評價很高,比如打開遼國市場、取得對遼國的貨幣戰爭的主動權、恢複農業等等,但其的負麵影響也是巨大,最主要的就是使得宋朝皇帝的放棄了華夏統治者的稱號,與遼國平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