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的開頭,若純回憶最多的是與栗子的性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和栗子的互動已經深深地嵌入若純的肉體、精神甚至靈魂,30年了,一切從不曾遠去,栗子就像昨天一樣還在身邊。
和栗子的性愛已經超越了純粹的肉體,若純覺得更多是精神的探索、靈魂的激蕩,隻不過他們還需要肉體這一載體而已。
而這種真實的敘述難以通過平台的審核,在漸漸刪去敏感詞之後,若純感到栗子已經不在文字中了,栗子的一顰一笑、一呼一吸本來深深的融入了若純的一思一慮之中,但是幾經刪改,若純茫然的覺得,現在似乎要真正的失去他的所愛、最愛了:栗子!
萬水千山踏遍,歸來仍是少年,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程,也是心路曆程。起點到終點,我們曆經歲月增長往事如夢、人事紛擾鬥轉星移、父母老去孩子成長,看到時光老去,我們可以憑什麼會心一笑或者內心晶瑩剔透呢?若純每次自省時,都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這顆心的分界麵:遇見栗子以前,若純活在單純被動的世界,像一麵鏡子反映著世界,隨著社會的主流浩浩蕩蕩前進沒有停歇:讀書、上大學、畢業、工作~本來的人生就是一麵鏡子,我們都是鏡子裏的影像,無所謂個體和思考,反正大家殊途同歸~接下來應該是戀愛、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日常的現世安穩或者吵吵鬧鬧、孩子成長父母老去,然後兩個人相濡以沫也好、充滿怨懟吵吵鬧鬧也好,總歸會度過一生。往昔的激情和少年時的憧憬也漸漸平靜麻木,淚眼婆娑地望著兒子或者女兒走出家門另立門戶~這樣的生活本就不應該左顧右盼,圍著老婆孩子,一條路走到黑,中間偶有旅行或者見異思遷,對異國他鄉的生活會充滿好奇,對外麵的精彩充滿想象,但一番折騰之後,發現一切無法都是自己的想象,是自己的心在悸動~大多數人終會回歸,夫心始終不會走遠,夫唱婦隨一如既往地生活~
若純想象著唐宋時代,羨慕那些少年科舉、中年仕途跌宕但終歸平安,也能夠把握時機有所建樹的古代仕人,他們在恰好的年代裏建功立業、封妻蔭子,晚年告老還鄉落葉歸根造福桑梓,中國人的一生沒有比這更讓人向往而動容的了。隻是說到這裏,栗子打趣著說:你肯定也向往著三妻四妾,奴婢成群,隻是你沒說~
古代中國男人如此過完一生的確實也不少,每每讀著古代風俗小說,古人那種閑情逸致、細理講究是忙忙碌碌的當代人遙不可及無法體會的~
但栗子講究細節,講究生活的儀式感。咖啡要自己煮,要在精致的杯碟勺中才能慢慢品味,如果是一個人獨處,那你身邊一定有一本書~又如紅酒,從高腳杯、醒酒器甚至開瓶器,從蠟燭、心情、身邊人都要恰如其分~茶更不必說了,85°的熱水衝泡綠茶,黑茶一定要煮透等等,香道茶道的器具匹配、氛圍營造,形式本身就是內容、就是本質,這些都是若純第一次意識到。
栗子留下便簽失蹤以後,若純把能想到的親戚朋友都問了個遍,三天過去了,沒有任何消息~
栗子就像是若純的從天而降的天使,突然來臨,幸福得很不真實。在一起的時候,栗子極力地付出、盡情地愛著,似乎要在與若純的相愛中燃燒自己。很久以後,若純才明白,栗子想要的是別人一輩子的生命體驗,她要讓若純帶著她的氣息、她的愛、她的生命感活下去。
來了又去了,短暫而燦爛,在生命已經屈指可數、倒計時開始以後,我們會如何麵對死亡、思考生命、安排每一天?
可惜那時若純並不明白栗子的心情~
後來若純讀禪,禪宗棒喝,那一瞬間你能夠靈光一閃了了分明,從此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踏破死生,生命就無所謂倒計時了吧?何況本來就沒有時間,時間隻是一種假象,一種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