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亞永恒派的科研人員還是很合格的,即便他們的汙染津貼還未到賬,但他們已經開始主動理解唯心、靠近人理了。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實驗成果的出現,讓他們發現了唯心領域的可實現性。
因此,為了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提高自己的價值地位,他們不想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但利益背後總是會牽扯一些責任與風險,隻不過有的風險能夠被轉移,有的風險則不能被轉移。
而嚐試理解人類、解析人類哲學信息的風險,就明顯屬於風險無法轉移的領域。
因為知識是有毒的,在他們嚐試理解人類文明時,人類文明的信息態早晚會反向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
周恒與卡亞文明做過交易,不過那時的他本身就屬於信息態生命,信息的波動與思維模型的變化,時刻處於他的掌控之中。
並且,他交易的知識,也是基於物質宇宙規律的科技信息,而卡亞永恒派科研人員拿到的知識,則是基於心靈的人類哲學理念。
這兩種知識之間存在著類似的影響力,源於物質領域的科技,能夠影響下位科技的發展方向。
而源自心靈的哲學,則能夠影響下位者的思維模型與意識形態。
在物質領域中當然是科技知識的影響力更大,能夠輕易將其他文明引導入一個沒有未來的科技分支。
但在思維意識方麵,心靈領域的影響力也不能小覷,因為猜測、扮演、理解,本來就是‘成為’的前置。
當這批科研人員越來越專業、越來越理解人類,他們很可能會在心靈領域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員。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不會有什麼感受,就像很多人會認為從未去過的國度,才是自己真正的祖國。
刨除慕強、刻意引導、製造焦慮等因素,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被信息影響的表現。
畢竟,生活在物質領域的生命,不實際去看看、去觸摸,並以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認真調查了解一番。
僅憑一些美好描述,便輕易改變自己的心靈寄托,這無疑是信息催眠、心靈偏移的表現。
現在這批卡亞永恒派的科研人員,便處於這種思維偏移的初始階段。
接下來,隨著他們越發靠近人類,又無法真實麵見人類社會,自然會將所有的美好虛擬出一個完美的人類文明。
那時他們將成為一個個精神人類,認為人類才是宇宙中的優秀種族,而內部階層越發固化的卡亞文明,則是一個腐朽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心靈寄托,還並非全部出於幻想,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的人類文明信息,本就來自心靈降維者的反饋。
這些心靈降維者在低維領域,要力量有力量、要身份有身份,本就處於自在逍遙、眾生皆敬的階層。
眼看著被自己操控生死的實驗體,竟能享受如此完美的人生,那些中下層卡亞科研人員想不羨慕,都不可能。
既然不是無欲無求的生命,羨慕、向往、嫉妒等等情緒的堆積,自然會催生‘替代’的欲望。
巧的是,他們還真有機會完成‘替代’,不過前提是他們將心靈降維的技術吃透,然後自己親自下場完成心靈降維。
“我們需要檢索W405387號實驗體的所有生物特征變化,與思維信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