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1 / 2)

天順八年七月二十日,皇太子朱見深大婚。

阿深婚娶的吳家貴女是經由他的父皇朱祁鎮親自選定的,同日,隨著太子正妃的花轎抬入東宮的還有王家貴女和柏家貴女。

婚嫁那天我作為皇太子身邊的大宮女可以隨侍左右,因此那天我有幸觀看到了一場實實在在的古代婚禮,這可不再是電影電視中的場景,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

皇太子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

吳貴女作為正妃,她的花轎分由八個俊秀的小太監抬著,轎身紅幔翠蓋,上麵描著鳳的圖案,四角掛著絲穗。而隨後側妃的兩乘花轎雖然比起吳氏的那頂小了些,但也很是精致喜慶。在鑼鼓、嗩呐、舞獅的伴隨下,花轎越過地上熊熊的炭火盆,緩緩的被抬進了第一重宮門,然後在第二重宮門前,阿深拉弓各朝三頂轎門射出3支紅箭,據說這是用來驅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氣。不過我懷疑,如果這箭稍稍射偏了一下,那喜事可就瞬間轉成一桌杯具了。

這時的新人們已經準備著正式拜堂了。一男三女分立在大殿上,在司禮官的帶動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滿殿的人聲淚俱下,場麵之感人,就連那終年掛著憂鬱神情的頹廢派皇上都在不住的擦拭眼淚,我估計他是又想到了當年被擄至蒙古的那段妻離子散的艱苦歲月了。

不過皇帝一落淚,滿朝文武也一個個跟著哭的稀裏嘩啦的,一場熱熱鬧鬧的喜慶婚禮瞬間滲透出濃濃的悲□彩。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古典的中式禮服,穿在身上怎麼看怎麼大氣,尤其是富貴人家的鳳冠霞帔以及新郎倌的那身蟒袍玉帶,都是十分講究的。內穿紅襖,足登繡履,腰係流蘇飄帶,下著一條繡花彩裙,頭戴用絨球、明珠、玉石絲墜等裝飾物,新娘再往肩上披一條繡有各種吉祥圖紋的錦緞—“霞帔”,這比起西式婚禮中千篇一律的黑西裝及白婚紗,另有一種富貴氣派。

或許真的應驗了那句老話:樂極生悲。

為這場宏大的皇家婚禮寫上最終一筆的是那苦情一生的老皇帝的猝然駕崩。

就在那之後的三天,也就是天順八年的7月,18歲的朱見深在他生母周貴妃一族的鼎力支持下,順利的繼承了他父親的皇位,年號成化。

當然明麵上雖說是前後兩個政權的順利對接,但私底下就梁芳後來跟我回報的情況來看,這次的新君登基還是異常慘烈的。

當初阿深的父皇明英宗從蒙古獲釋回來後的長達七年時間內,被他的弟弟---當時的皇帝景泰帝,尊為太上皇,軟禁於南宮。但即便如此,景泰帝還是不放心,他將南宮的大門上鎖並灌鉛,加派錦衣衛看守,食物由一個小洞遞入,同時即便是這點食物有時還被克扣,為了避免有人與英宗聯係,還派人將南宮的樹木全部伐光。

英宗的原配錢皇後彼時雖然被尊為錢皇太後,但她的日子過得也異常艱辛,有時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紅,派人帶出去變賣了以補自用。

至於作為當時皇太子的阿深,情況更加不容樂觀,當他的叔父逐漸牢固地控製了政權之後,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廢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為沂王。之後甚至趕走了所有阿深身邊的宮人,然後完全封閉了原來的東宮,企圖把阿深這個什麼都不懂得稚齡小兒活活的餓死在內。

聽梁芳說到這,我的心裏也滿滿的帶著哀傷。

那可真是段悲傷的日子啊!不過好在阿深的叔父唯一漏算的就是我這個天外來客,或許因為知曉自己的命運是和阿深緊緊聯係在一起的,或許當時在心中也存著“也許餓死了就可以穿回現代父母身邊”的想法,總之最後我沒有隨那些宮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