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的一切都是有始有終,有因有果。
正如多年前韋和因為功高震主而被劉業賜死,而韋和的兒子韋不群因為心中不忿闖進皇宮殺了劉夋,劉夋的兒子劉瑛也正是因為父親被殺而滿世界追殺韓頌。
自小在杏花村生長沒有真正了解過這個世界的韓頌不明白,為什麼人們對於仇恨會如此執著。在他看來,所有的仇恨都是荒唐的,很可能這輩人的血海深仇隻是因為上輩的一句話或是一個不經意的冒犯動作引起。為了一點小小的事,就要幾代人用生命去捍衛所謂的道理,這根本就是個笑話,而且很不值。
再說,這個世界本沒有什麼道理。
如果這個世界真有道理的話,怎麼解釋陳義無視重力地踏風而行,怎麼解釋自己手心噴湧而出的致命黑氣。
他的思想或是靈魂,來自於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
世間無道,但人總得生活。
如果人人都知道死亡的可怕,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少了許多殺戮,少了許多陰謀,少了許多血腥。
韓頌向往安靜恬淡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個和平主義者,也是個逃避主義者,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道理可言,於是便隻能希冀讓自己活得自在。
但現實不是想象。
韓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原來這副身軀要與整個王朝為敵,他便明白自己不可能過上那種想象中的生活。
於是,他在做著準備。
他不是準備與這個世界為戰,而是準備保護自己。
這個王朝不想讓自己生存,但自己必須活著,因為死亡,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
埋首在成堆的書籍中,韓頌抬起了頭,眼圈一團黑暈,臉上神情憔悴。他已經埋頭看書十多天了,因為他迫切需要了解這個世界,迫切需要掌握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方法。
韓頌把自己手邊剛剛看完的一本書合上,端起書桌旁邊的一杯已經涼透的茗茶,大口牛飲。坐在椅子上閉幕眼神了一會,他又伸手拿起另一本書,書名為《朱仙傳》。韓頌笑了笑,明白這朱仙非彼誅仙,這本書講的應該是朱仙郡的風情地貌民俗之類的東西。
這些天裏,韓頌已經不知道看完多少本書了。
作為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客人,若想紮根這裏,必須要懂得一些這個世界的東西。可惜孟仁自小將他關在杏花村,否則這十八年的時間,他可以將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書看個遍。
韓頌又這個信心,一方麵是因為這些書用詞簡練,沒有過多的不必要的修飾;另一方麵,韓頌看書特別快,眼睛一行一行掃下去,一本書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看完了。
原本這個書房裏就有上千冊書,這些天裏,韓頌已經差不多看完了。前些天,他難得走出書房吩咐管家去附近的書局又拉回了一車書籍。這堆書在韓頌這裏沒有聖賢的待遇,反而是像青菜蘿卜一樣胡亂堆放在書房。
《朱仙傳》看了一半,韓頌啞然失笑。
書裏麵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是朱仙郡有一位書生,自小讀書,科舉不中,一直到四十多歲還是孑然一身。這名書生憤而學武,一頭紮進深山,遇見兩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在下棋,他好奇地湊上前去看,結果越看越入迷。不是兩人對弈精彩,而是兩人棋藝級爛,本來應該是烽火硝煙的戰場,在他們二人的手中卻像是兩個中年婦女在掐架。
二人在棋盤上揪扯不清,棋麵亂如撒進粥裏的黑白芝麻,再加上兩人拿勺子一攪,根本看不出任何謀劃和意圖。中年書生隻想插話,但觀棋不語是他的準則,雖然極想說話,還是忍住了。
一時看著二老揪扯了大半天,書生隻覺得口渴。見小石桌旁有一壺茶,書生大膽給自己倒了一杯,一飲而盡,連喝三杯,隻覺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