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喜歡嗎(1 / 3)

五月各省糧道奏章入京,周臨奏請於五月二十五日掛帥押糧進西北。臨行前夜,方明淨親自登門拜訪周臨四尺街前的府邸。

這宅子周臨平日裏多在內庭走動,輔政伺候小皇帝鮮少回來。府中大小事務皆由管家杜鬆打理,此人是周臨從宮裏帶出來的老太監。

是個古稀有點迂腐的老頭子,十五歲淨身入宮,六十歲時周臨憐他孤苦無親帶出宮讓他代為管家。

幾年下來,前任首輔家一派富麗堂皇的宅子去了一身的銅臭被打整得清新淡雅,樓宇花廊相映成趣,處處透露著古樸典雅又不失貴氣。

隻單單書房上掛著秋曉破雲圖便是前朝名家手跡價值連城,香爐案上赫然古琴傳說為達摩祖師坐化前所撫,兩江鹽道馬琪花了五萬兩銀子從靜覺寺購來獻上周臨才得這鹽道的肥差。

書房裏方明淨坐下後管家便立馬上來上好的明前銀針,飲過茶水後他才先開了口:

“九千歲此去西北,路上行囊可都準備好了,打算何時歸京?”

周臨呷了口茶放下杯子不緊不忙道:

“恐得要花上些時日,西北遠在千裏之外,押糧運銀車馬繁多天又熱緊趕慢趕也要兩個多月才能到西北。我離京之後,朝中的事便要多勞煩首輔大人操持。”

“為人臣子,必以解君父之憂,以國家社稷為重,隻是老夫心中尚有兩件要事還煩請九千歲先拿個主意。”

方明淨賠著小心,謹慎地看著周臨。他雖為內閣首輔掌管朝政,實則大小事務均是看周臨眼色拿主意。

九卿六部的堂官逮著他罵軟骨頭,不過大部分矛頭指得都是周臨宦官幹政亂國去的,他躲在後麵也算安然無恙。

這回周臨要去西北了,老虎不在家,猴子稱大王,人未走先不說此後他這首輔當差有難,也知朝中那幫官吏會借機掀起什麼風浪來。

想著眼瞧最要緊的兩件事,便趕來了周臨府邸先請個主意,免得屆時出事亂了章法。

“方先生請說。”周臨淡淡道。

“這第一件事便是關於京官折俸之事,老夫思前想後折俸不妥。

在京大小官員沒有十萬也八萬,一旦俸銀請旨以實物抵扣,且不說胡椒蘇木,棉帛布匹抵扣的諸多繁雜事宜,就說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喝一旦流出必定充斥京城難以變現。

王侯高官裏沒幾個人真指望這幾兩俸銀度日,可那些清官小吏呢?多少人家裏就指望這每月幾兩俸祿,胡椒蘇木折俸一旦不能變現買米買糧,但凡餓死弄出一條人命來也必定算在你我二人頭上。”

方明淨說著有些急切起來,折俸之事雖還未請旨明示卻也早在一個月前便放出了風聲。

反對此事者比比皆是,反的是折俸實為反周臨。京官裏多少人瞅著機會生事,此番折俸公文還未下便有言官以此彈劾周臨離間君臣。

不過好在皇帝尚小也看不懂其中門道,折子都由周臨代為批示。

“閣老既已思慮到這背後的隱患,今日前來想必是有個應對之策,閣老但說無妨。”周臨道。

方明淨是個做實事的人,從不迂腐講究虛禮提升他進內閣當差看重的便是他善謀周慮,凡事都比別人看得深看的遠,就是性子軟得有主心骨有人給他拿主意。

這不折俸之事他早早放出風聲去試探朝廷京官的態度,反對折俸的人中除了跟風叫囂彈劾周臨的,其中不免也有家中清貧拮據的清廉官員。

他慎重思慮後才道:“依老夫的想法,朝廷官員多是科甲出身的讀書人自恃秉著幾分傲氣也是難以拉下臉上街去買胡椒蘇木的。反正都是要賣了折現,不如朝廷出麵聯係富賈商賈收購,九千歲看如何?”

“由朝廷出麵?”

周臨微微一愣,心裏忖著這也不失為一個法子既全了那幫朝廷官員的臉麵,也解了國家的難處,不至於他還未離京便憂心折俸之事鬧出什麼簍子來。

於是笑了笑允道:“這也行,趁我還未離京,煩閣老同戶部擬個條子上來,稟明了皇上此事也好趕快找人去辦。”

方明淨點頭這第一件事辦妥了心裏便寬慰了些,第二件事想起來不免讓他心裏躊躇。仔細說來事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

新皇帝登基,今秋八月是小皇帝第一個的經筵,由翰林院學士擔任禦前講席為皇帝講授經史子集,每年二月至端午,八月至中秋為講期逢單日入侍。

因是侍奉皇帝讀書其排麵自是不可同尋常而言,曆代經筵都是極致奢華。隻單單皇帝的一副頭麵便要花費數十萬兩白銀,陪侍官員的經席不但能吃能拿還能帶家眷同往。

如今國庫空虛,又關乎著皇家的體麵方明淨才想著來向周臨討個意思小皇帝經筵要如何辦。

依照他的想法倘若要講體麵排場,戶部是一兩銀子也拿不出來的,隻能從大內裏出銀子。

“還有一件事請九千歲拿主意……”

方明淨咽了咽口水輕咳道:“今秋八月是皇上第一個經筵,茲事體大馬虎不得,還請九千歲拿個主意是照往年的規製辦還是如何?”

他原還想訴訴苦,想讓周臨從內庫裏出。思及有越矩之嫌,怕生嫌隙便沒提,想著周臨那般聰明的人不會想不到這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