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由於九州資產階級力量發展不充分,工人階級數量少,八成以上的人口是農民,所以革命的主要力量應該是農民,主要位置應該是農村。

滯留兩天的李博瑀再次踏上征程,這次將沿江而行。

一路上經過華容、樊口、大冶、興國等地進入豫章,在十來天後來到潯陽。

又獲得了兩百多點能量點,總能量點已經有了兩千四百多點了,還獲得了一個寶箱。

打開一看,是一艘潛艇,看其介紹,潛艇配置艦員五十七人,艦長七十七米,水麵排水一千六百多噸,水下排水可達兩千一百噸,潛深二百四十米。

裝備了兩台六汽缸柴油機,兩台電動馬達兩台巡航電機,水麵航速可達十八節,水下航速可達十七節,水麵十節航速續航達一萬五千五百海裏,水下五節航速續航三百四十海裏。

其聲呐數據轉換裝置可以自動計算並裝定魚雷射擊諸元,不用潛望鏡就能為魚雷瞄準,並從50米水深發射魚雷,增加了它的安全性。

還裝備了雷達告警接收機,在通氣管狀態下能覺察到對方的反潛力量,極大的增強了生存能力。

搭載的武器是六具魚雷發射管,備有二十三條魚雷,其魚雷液壓裝填係統可在十分鍾內重新為全部六具發射管裝填完畢,還搭載了兩座雙聯裝二十毫米炮。

看著這些東西,雖然不能使用,但李博瑀依舊很開心。

在這段時間裏,李博瑀卻不知道自己那篇文章已經引起巨大反響。此前的大國崛起,就讓國內眾多學者奉為圭臬。

這篇文章在全國各地一經流轉,各地的學者見是慎獨所寫的文章,便爭先購買,然後仔細拜讀,隨後就對其議論紛紛。

因為自古以來,就沒有哪次農民革命成功過。且在很多的眼中,農民不懂知識,沒有文化,向來是目光短淺的代名詞,所以也從沒將目光放在偏僻的農村。

李博瑀在文中寫到將農民作為革命的主力軍,使其對此產生懷疑,也有激進的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當然也有讚同的人,有正在研究這方麵問題的學者,看見這篇文章自是如獲至寶,更多的人卻是在閱讀且反複思考後,被文章所描述的內容所折服,認為李博瑀講的極為有道理,隨即進行深入的調研。

於是乎,各地學者就此開始了大討論。

而李博瑀卻完全不知道此事,在潯陽轉悠了兩天,見沒有什麼新的收獲,隨即向廬山而去。

廬山以雄、奇、險、秀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人文聖山,還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

古往今來,不乏文人墨客來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蘇軾筆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描寫廬山奇絕景色之餘,還帶給人們無限的啟迪。

再如李白筆下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形象地描繪出了廬山瀑布的雄渾,奇異,壯麗的景象。也還曾留下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汝南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訴說著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