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瑀見兩人聽的認真,喝了才口水繼續說。

“而且,各單位還放出部分兼職,提供給學曆在中學及以上的在校生,讓他們可以利用假期兼職,一天最少也有五角的收入。而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都是我科學院的院士,碩、博士生在協助科研也是有收入的。而且各個學校每年都有各種獎學金,所以隻要這些學生上進,刻苦,完全不用當心還不起貸款。”

兩人聽完,對李博瑀的格局又有了新的認識,能有如此長遠想法,絕不是個目光短視之人,難怪能寫出《九州革命》這樣的文章。

然後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問著李博瑀,還用上了敬詞“博瑀先生,您剛剛說您大學還有碩士班和博士班?”

“不錯”

“不知是教授哪門課程?”

“國文、教育、數學、醫學、物理、化學、建築、機械、經濟、等各種學科都有。”

聽著李博瑀平靜的話語,兩人心中卻是驚濤駭浪,九州自清政府公派留學生開始至今,可大多是學習的軍事,學有所成且回國的物理、化學等西方新學的人幾乎沒有,而李博瑀卻還能成立碩士班和博士班。

作為致力於推進新學的蔡仲卿,立馬有些激動了,迫切的想知道是真如李博瑀所說的有大才回國了,還是隻是徒有其名。“敢問博瑀先生,不知能否讓我去學校參觀一番。”

李博瑀也猜到了蔡仲卿的心思,完全不怕他去看,那可都是自己召喚的人才,所掌握的知識已經超越當前西方國家百年。

“自無不可,我看時間也到了午時,不若先吃飯吧啊,反正我們現在過去,學生也在午休。”

在蔡仲卿急切的等待中,一行人終於到了學校,學生們也剛剛開始上課。

校長得知李博瑀前來,領著校內大小領導在校門口迎接。

李博瑀打發走了眾人,隻讓校長領著眾人參觀。

兩一路去了國文、教育、數學、醫學、物理、化學、建築、機械、經濟學院。

不過讓李博瑀不滿意的是女學生實在是太少了,尤其是物理、化學學院,一個年級就一兩個學生。

因為當前男女之間還沒有放的開的原因,男女學生上課雖然在一個教室,但是還是分開坐的,正是因為這樣,使得不少女學生家長得知之後,便讓學生退學了,使得本就少的女學生就更少。

而那些小學生和中學生成長起來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轉了一下午,蔡仲卿和程慶莆才轉完,而李博瑀早就有事離開了。

期間兩人還去課堂聽了課,二人也是接觸過新學的,看著學生的教材,就知道所學知識當前九州是獨一份的,兩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還發現一些西方感覺都沒有的東西,眼裏除了震撼也隻有激動了。

在校長將兩人送出校門口後,蔡仲卿對著程慶莆感歎道“這所學校的教育質量當屬九州之最,除了最基礎的國學之外,還囊括了西方國家所有的工科專業,而且上課的老師知識極為淵博,都可以同西方國家名校一較長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