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下令,由傅諒祚指揮北軍第八、第二十師兵楚軍第一、二師控製嶽州至衡州的鐵路沿線要地,阻止兩越革命聯軍北上。
傅良佐任命第八師師長王如祥為楚州司令,第二十師師長方國章擔任副司令,兵分三路向楚北發起進攻。
大江上遊總司令兼益州查辦使吳立興率兩個混成旅由楚州援助益州,牽製益思革命聯軍北進。
十月六日,隨後革命軍成立革命軍楚州指揮部,眾人推舉程溪為總司令,負責對北軍作戰。
同日,楚州革命軍與北軍在湘潭、西倪鋪開戰,拉開了南北戰爭的序幕,第三次革命戰爭正式爆發。
然而劉建峰與林修玫不敵北軍敗逃,致使衡山、寶慶等地相繼失守。
好在前來支援的兩越聯軍到達楚州,加上譚祖演和程溪才算是穩住了局勢。
隨後楚州革命軍、兩越革命聯軍與北軍在衡山、寶慶地區的戰況十分激烈,一時間陷入僵持之中,開始了慘烈的拉鋸戰。
東路軍司令,第十三師師長焦達均接到命令,立馬命令部隊緊急動員,收拾東西開拔。
第三天,先頭部隊第三十三團便進駐到了廣德城外,到了一看,發現廣德城防守鬆懈,而且沒什麼守備力量。
然後團長王興當即決定占領廣德城,抓了縣長幾才知道,倪思辰根本沒將派部隊來廣德,縣裏根本不知道錢塘軍徽打過來。
隨後,王興將情況上報到東路軍指揮部。
對於倪思辰沒有將部隊派往東部區域,指揮部對此也不意外。
倪思辰作為老牌軍閥,深知保命之道,估計也是擔心錢塘方麵會派兵沿江切斷後路吧。
此時,位於廬州的倪思辰此時也正在盯著地圖,上麵標注著自己手上的部隊以及李博瑀的軍隊。
在詹訓複辟失敗之後,倪思辰接收原詹訓彭城的部隊,如今總兵力已經接近五萬人,然後將所有部分合編為五個混成旅,每旅轄兩個個步兵團,每團轄一個炮兵營、兩個騎兵連、一個機關炮連和一個工兵連。
第一旅旅長為馬良家,駐兵蕪湖;第二旅旅長為李沛,駐兵鳳陽;第三旅旅長王璞,駐軍鳳陽;第四旅旅長高適牘,駐軍桐城;第五旅旅長石中裕,駐軍懷寧。
大江東南部沒有任何部隊,倪思辰想的就是依靠大江為屏障,將錢塘軍阻擋在大江以南。
自己則帶著第二、三旅進駐瀘州,不管是蕪湖、還是懷寧有變,自己都能及時支援。
此時,梅殊領導的情報局也將徽州軍隊駐守的地點以及防守的部隊打探清楚了,梅殊接到情報立馬找到李博瑀彙報情況。
李博瑀指示,在交戰期間,情報局的相關情報都直接轉到參謀部及前指,隨後梅殊便讓人將情報直接發到了參謀部,同時抄送了一份到東、西兩路軍指揮部裏。
同時還指示前方的情報員,打探敵軍的具體部署。
焦達均收到情報局的電報之後,也是同先頭部隊上報的情況對應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