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小蘑菇姑娘的一封信53(1 / 1)

小蘑菇姑娘,見字如麵。一直很喜歡開車聽著廣播、音樂穿行在這個城市的街道,有時候為了多聽一首歌,多聽一首廣播裏讀的詩,不惜多等一個紅綠燈,在匆忙的奔波裏享受片刻的寧靜。大多時候都是一路通話,各種事情應接不暇,打攪了獨享的上班之路。秋天已至,雲霞滿天,雲亦是秋日的獨享,稠雲綿密,壓低時如由濃變淡渲染的水墨色,雲厚處便沾染更多黑點,雲疏處便稀釋成更淺的墨色,天空揮斥方遒,低空中任意放置秋雲,用畫國畫的技法呈現出一片秀麗河山。抬高時如無垠瀚海中波浪翻滾,風勁處海浪奔騰翻湧,風輕處雲海平靜輕柔,秋風如梭,雲層被編織成不同的意象形態,讓人無限遐想。日落時分雲層染上了霞光,宛若湖麵上盛開的朵朵白蓮,花瓣邊緣鍍上了一層金光,宛若寬闊河流上漂流的盞盞河燈,隨波逐流自由燦爛。日藏西山,曠野牧歇,雲朵知趣的四散開來,夜空中隻剩一淺待滿的月亮,靜謐安詳。

說說對文字和寫作最開始的喜愛吧,寫手生涯的處女作是在小學四年級寫的一首五言小詩,至於寫的什麼內容,一點也回憶不起來了,大概仿寫的全學這首詩。說相聲講究由授業老師開蒙,我與文字結緣應該是小學四年級時的語文老師張秀斌老師開蒙的吧,那個時代還沒有電子產品,老師拿著厚厚的作文本在語文課上讀他原創的文章。文章裏他是個格格不入的人,中秋圓圓夜獨自伏案寫作,潛心用文字記錄某種心情、表達某種執拗的情感,不參與發小親朋的團圓酒局,獨立而自省。幼年時代因為很多原因,閱讀量很匱乏,寫過很多幼稚的文字,甚至那個年紀喜歡一個同班的女孩,每天中午趴在課桌上午休,都會偷偷的直視她很長時間,放學的時候為了看她坐在校車後排靠窗位置的滿目笑容樣子匆匆腳步,當然還會有給她寫過的樸素、青澀情書。整個小學中學時代還是以寫詩為主,寫過很多幼稚的小詩,因為年代久遠記錄文字的記事本早就丟失在時間的恍惚裏。

在村裏讀書時寫過的那些小詩,在我記憶裏反複出現,像是反複提示我要不懈的堅持,要不斷用文字記錄和分享生活。

寫給小蘑菇姑娘的一封信54

小蘑菇姑娘,見字如麵。今日中秋早早出老家出發,湖堤穿行碧霞空遠,密雲的罅隙處縷縷光柱穿破朝霞,像是上蒼感受到了朝聖者虔誠的信仰,釋放出道道金光,道路兩側湖麵氤氳,薄霧興於萬畝湖水,湖堤遠眺目光盡頭山色漸暗,水麵與山嶺之間蒙上了一層輕紗,朦朧之下,盡是秋日收獲後的靜謐。夾岸的柳依舊是垂垂如蓋,柳條隨風擺動,秋風如疏,帶著時間的催化劑讓原本稠密的扁葉變得稀疏,隨著秋韻深入,便會如中年油膩大叔的秀發一樣全部脫落,秋末冬初,湖邊岸兩側滿是堆積的柳樹落葉,夜晚清晨溫度驟降度上一層薄薄的冰霜,寒月悲風簌簌而響,猶如大雪漫地,枯草幹柳滿目荒涼。行車至湖心橋上,湖東湖西的大片荷葉已頹然衰敗,綠雖然還是主色,枯黃色已占據了如傘般蓮葉的邊緣,風影擺動,沾了水以後,黃色迅速擴散,黑褐色爆裂的蓮子也趁風墜落,帶起的一絲絲漣漪,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飛往南方的群雁。開車繼續南行,過了雕樓玉砌的迎賓牌坊以後,兩側也是荷塘,隻是人工種植,夏開白蓮花,朵朵白蓮立於蒼碧的荷田裏,相對淡雅的粉荷少了幾分野性,多了幾分恬靜,雖看上去清廉玉潔,實在禁錮了黑泥下瘋長的蓮藕,不像湖裏那些無人管理的蓮葉,漫湖生長,水淺處豎生枝幹,隻需幾年便出現一遍新的景觀。凡事有了邊界就界定了你能觸及的邊緣,在劃定的範圍內蓄力長大,就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白蓮藕。這種健碩粗壯的藕種,澱粉含量低,白脆無渣,是中秋佳節送禮的優品,亦是朋友聚會上清口下酒的佳肴

中秋半天班後,中午舅舅家親人短聚,菜品依舊簡單,話題依舊綿密。平時各自忙碌,隨常聯係,未常聚,趁比假期,絮絮而談,多回憶,多暢想,多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