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小蘑菇姑娘的一封信84(1 / 3)

親愛的小蘑菇姑娘,見字如麵。昨日秋雨紛落纏綿一日,一夜入秋,溫度驟降,涼風悲切,樓宇之間狹長的道路落葉滿鋪,隨風滾動,甚是歡暢。秋風悠長,很想跟著這由西向東的風走上八百裏去你身邊。想與秋風揉拂你的秀發,發梢掠過眼角全是你回眸望見我時的溫柔。看一看臨海小城湛藍悠碧的天空,看一看秋雲朵朵低壓溫柔的深秋,看一看千帆靜止共飲落日的安寧,看一看雪落海上寒風嗚嚎的沙灘與海麵的相交的絕美。

今天來了興致,從拚多多上買了些視頻,看了一下王陽明的心學。以前寫過很多次王陽明的心學,隻是道聽途說未係統的研究過。時間有限今天隻是看了樊登老師講了王陽明心學的部分哲學道理。樊登結合王陽明的生平把心學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王陽明心學的前期,這個階段主要發生在王陽明龍場悟道以前,以“致良知”為核心,是王陽明在對程朱理學、黃老之學深入學習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知,良知不單單是指人行的善,還是人生存的行為準則,是法度和道德約束之內如何做一個好人的方式方法。致良知這個觀點與當時主流的格物致知相衝突,當時的大儒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欲”,通過格物來反思自己的行為準則,通過克已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通過饑餓的方式來減少自己的欲望,這與儒家所提倡的“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的進取精神是相悖的,而王陽明提高的致良知,是在正確認識各種欲望的前提下,遵守客觀規律和各種道德約束,更好的做好一個人。第二個階段是最有名的“知行合一”,此時王陽明正逢人生低穀,被大太監劉瑾派人追殺,隻能躲到貴州龍場避世。也是這段困難的時間讓王陽明有更多的時間悟道、參透儒釋道三家學說的真諦,龍場悟道以後,王陽明徹底開竅,一通百通,掌握了做人做事的方法,整個人的運勢也會順暢,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很多人說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抄襲佛家學說,其實不然。佛家講求超然於世,不受外界世事紛擾,王陽明的心學則是大隱於市,在滾燙的煙火氣息裏學會正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保持自己的初心。“知行合一”並不是一味的唯心主義,而是在唯物的基礎上,修煉自己強大的內心,一個人最強的力量和最大的底氣永遠都是自己強大的內心。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千裏路”,便是對知行合一很好的注解之一,通過行的曆練,增長自己應對困難事情的智慧,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又能轉化為麵對困難事情的智慧。知行合一的至高境界是身外無物,錘煉的強大內心,麵對任何事情都是保持理智,不受利益蒙蔽,不懼困苦厄運。第三個階段便是王陽明四十歲以後,過了不惑之年,更懂的不受外界影響,更深刻的解釋了儒家尊重欲望,遵從自然發展規律,尊重人倫道德的薄厚。王陽明心學最成功的地方便是讓現在的人們學會在生活的重壓下做好自己,通過克己、為己更好的適應中國特有的社會關係和生命的進程。

思想越來越解放的今天,悅己已成為當下時興的生活方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餘生,也是更多人的向往,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國。

寫給小蘑菇姑娘的一封信85

親愛的小蘑菇姑娘,見字如麵。風擺動時鍾,掠過整個秋天的光影,氣溫也在風的反複衝擊中漸漸降了下來,秋雨過後落葉堆積,單位樓下的核桃樹林滿是敗落,清晨車窗上的霜雪更加印證了溫度的驟降,寒冷將至,望諸位添衣保暖。

最近一直在看易經和王陽明心學,也一直在反思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現在農村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封建迷信的行為越來越年輕化。家裏有個小嬸子比我大不了,經曆過一場不算太大的手術以後徹底被那些神奇的迷信預言折服,我家村口那個入道兩三年自稱荷花仙子附身的比我大兩歲的大仙家便是她經常光顧的地方,自從她手術以後,不光自己多忙,每逢初一十五必回家燒點黃紙以表示對各路神仙的敬意,定期還要去找那位荷花大仙看看事。先說說這位荷花仙子附身的大仙,比我大不了三級,初中未畢業,經曆了慘痛的婚姻,據說離婚以後抑鬱了好幾年,拜訪很多大醫院,後來參透天機,請的湖裏荷花大仙附身。每次回家她家門口都門庭若市,若是逢初一十五或者道家(那些自詡大仙的仙姑都說自己是道家學派)重要節日村口那三四十米的寬路也會堵車,聽說還有遠處的小車專門接她來看事消災。大概覺得這個職業來錢快,附近幾個村最近幾年又增加幾個三十出頭四十不到的年輕仙姑。 曾經跟我小嬸子交流過很多次所謂的仙姑問題,也跟她說過很多易經卦象是人生的哲學,至於占卜這個功能,隻是一個大數據而已,那個仙姑所預測的事情,隻是未來肯定會發生的事,說某位大仙算的準隻不過十件事她說中了兩三件事,然後這兩三件事又被別人轉達成四五件事,四五件事變成七八件事,如此反複以至於傳的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