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世紀的網絡遠比二十一世紀發達,二十三世紀的網絡小說也遠比二十一世紀的要多,作為這個行當二十一世紀的老鳥二十三世紀的菜鳥,苗可已經做好了第一篇文冷成冰渣的心理準備,於是當她在午飯時間點開自己已發出去的第一章時,一整頁的評論讓她差點沒噎住,尤其再仔細一看評論頁數已經達到三頁,每頁顯示二十條,每條都有蓋了少則兩三層多則十幾層的樓……
搞毛啊,我沒刷評。這是苗可的第一反應。
苗可的這篇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廢物的故事,題目就叫《廢物》,女主角吳雁慧出生於一個靈術世家,但是天生毫無靈力,而且後天也沒有覺醒靈力,始終都是個普通人。即使她極為聰明,即使她將所有的靈術理論都掌握得極為牢固,但對這個世家來說,她依然隻是個廢物。吳家不需要廢物,於是在她成年的那一天,她被從族譜上除名並被趕出了家門。
第一章就是從吳雁慧十八歲生日那天被迫離開吳家開始的。她的母親馮凡錦痛苦地對女兒吼道:“為什麼我要生下你?為什麼我沒有在發現你毫無靈力的第一時間殺了你?為什麼你要出現?為什麼你會是我的女兒?”
吳雁慧看著瀕臨瘋狂的母親,隻能苦笑:“……抱歉。”她努力過,從她知道她跟整個家族都不同時她就一直努力著,所有的靈術知識,包括先輩們留下的隻言片語,她都認真學習,所有可以激發靈力的方法她都去試驗,但,廢物就是廢物,她依然不該出現在這個家中。
苗可看看文下的評論,大部分其實無關文的內容而集中於文的遣詞造句方式。
例如這條:
主樓:終於又讓我找到一篇複古風的文!不管以後噴不噴,現在先撒花~
1樓:同撒花~
2樓:這篇讀著還算順,不知道能不能保持下去,我昨天看那篇不倫不類的都不知道在寫什麼
又如這條:
主樓:是以哪個時代為背景的啊,文章類型怎麼選了現代文?跟用詞風格不搭啊
1樓:不搭+1,差點錯過了
2樓:不搭+2,作者是新人吧,快改成近代文,快改快改快改
……
苗可撓了撓下巴,重新看了一遍文章分類規則,然後搜素了下流行趨勢,發現最近網文在流行複古風,具體來說其實大概差不多就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文。
二十三世紀的漢語和二十一世紀的相比,在日常用語上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在正式的書麵語上,二十三世紀的顯得更加白話。
網文本身來說更多的都是白話的快餐類,用詞嚴謹度遠低於正式文件而略高於日常用語。苗可的寫文用詞風格是二十一世紀網文平均狀況的用詞程度,算不上小白也算不上嚴肅。比日常用語肯定要正式一些,如果寫正劇的話有時甚至還會用一些偏文言的詞語。
這種風格在苗可看來很正常,成文,哪怕是網文,都不可能全是口語化,該有的講究該有的修辭都還是要有的。
不過她這種風格在二十三世紀的網文圈看來卻多少有點另類,尤其她另類得還相當圓潤。
二十三世紀的紙質書籍越來越少,基本上隻有古代經典才會繼續少量印刷紙版,而現代文學著作通常都隻有電子版的。
所以之前苗可將二十一世紀的網文定義直接用到二十三世紀來是不妥的。在二十三世紀,任何人都可以注冊為作者然後網上發文,這一點是苗可已知並習慣的,她還未習慣的是,正式的學術著作也是由個人或者機構注冊為作者後,上傳到網上進行發表,而這就已經是正式出版物了。
換言之,苗可現在發表的文章,並不再是新人試水或者自娛自樂,然後等簽約等開V等這等那。從她發表了文章題目以及文案開始,她其實就已經默認在出版一本書了,隻不過,這出版物是一章一章地出版,而不是直接全文成書。
證據就是,她已經開始收到稿酬了。
二十三世紀注冊為作者有這麼一步,虹膜和指紋掃描,這一步之後筆名身份就與作者的真實信息綁定,並添加入身份芯片中。
每一個人從出生起就會被植入一個身份芯片,所有重要經曆都會被記入芯片,芯片一般位於左手手腕外側。芯片不僅是記錄工具,同時也是日常重要的使用工具,手腕與外接設備連接後,可以對芯片進行操作,一般人用的最多的操作內容就是信用點存取。
信用點是二十三世紀的通用貨幣稱呼,沒有實體,每個人一生中隻有一個賬戶,所有信用點的存取都是對這個賬戶的操作。
比如每個月苗父給苗可的錢,就是他操作自己的賬戶,將一定信用點轉入苗可的賬戶。可以對自己的賬戶進行設置,比如苗父就可以設置每個月定時轉定額的信用點到苗可的賬戶,而苗可也設置了凡是苗父賬戶轉來的信用點都直接接受不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