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小碗的來曆(1 / 2)

那丘教授看了一眼江羽和董琦,麵相和藹卻又頗有威嚴。可能是做老師久了,聽說他們是江大的學生,也倍感親切,像是自家小輩一般。

便半開玩笑的對江羽說道“年輕人,你們平時則喜歡來這裏撿漏?”

江羽不知道丘教授是什麼意思,但是不敢怠慢,便對邱教授說道:”邱教授,我自小便喜歡我國的傳統文化,對古董文玩也是頗感興趣,這個古董小碗我也是確實喜歡!這不是遇到點困難嘛……無奈才拿出來換錢應急的。等我將來有錢了,我還想再給買回來呢。”

王教授聽了江羽得話,頻頻點頭,像是對江羽的回答頗為滿意,眼神滿是讚許。又問江羽道:”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係的?”

江羽老老實實的回答:”學生叫江羽,是09級經濟管理係的。”

邱教授點了點頭,:”不錯,像你這樣喜歡傳統文化的年輕人,現在可不多了呀……”說完,便傳出來爽朗的笑聲。

接著邱教授接過江羽手裏的小碗,仔細看了起來。邱教授先把小碗倒扣,看了底款,又從兜裏摸出了一個小型手電筒,從碗裏照了一下。

做完這些之後,邱教授像是頗為驚喜,開口道:“這東西現在卻不多見啊!”

江羽聽了這話,心中一喜,因為古董這東西,講究物以稀為貴!既然邱教授說這東西不多見,那說明價值不會低!

邱教授看著圍觀群眾好奇的眼神,也不賣關子:“這是宋代湖田窯的影青瓷,北宋中晚期,選用表層風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藝逐漸完善,拉坯成型技藝日趨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藝,用鐵刀在陰幹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膩至極,造型規整秀美,其實大批量燒造的鬥笠碗,口徑20厘米有餘,麵碗壁厚度尚不足2毫米米。如此大口徑薄胎器,即便明、清兩朝造瓷技藝發展至巔峰,也無法大規模再造。”

眾人皆凝神聽著,要知道這文物之所以值錢,最主要的還是瓷器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從文物中所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藝術工藝發展水平。邱教授品鑒古董,喜歡引經據典,首先剖析這東西所呈現出來的時代底蘊!當然這也和這位老人好為人師有關!

見眾人凝神聽著,邱教授繼續說道:”這小碗的全名叫湖田窯葵口影青瓷高足小碗,”

接著邱教授把小手電,打開燈光照向碗裏,把碗底對向眾人,繼續說道:

“我們打燈光看一下,這個瓷胎薄如紙,最薄的地方可以達到隻有一個毫米!”

眾人看了一下,皆是露出驚歎之色。

“這麼薄,這種工藝,在當時那種生產力之下,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宋代時期,各個窯口大發展,其中比較出名的幾個官窯分別是汝窯,官窯,哥窯,均窯和定窯。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影青瓷小碗,出自的湖田窯,在曆史上也很出名。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朵奇葩。

湖田窯雖說是民窯。不過據考證,湖田窯在北宋時期也曾經生產官窯瓷器,我們發現了相當數量的湖田窯瓷器具有官窯遺風。在元代時期,湖田窯複興轉折,創造了卵白釉瓷和青花瓷,這是湖田窯對中國瓷業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青花瓷!?”

此時,在一旁一直不出聲的那個年輕人突然開口問道。

邱教授看了一眼一旁的年輕人,像是頗為驚訝,看著那年輕人開口道:“小唐,你也在?”

那年輕人看著邱教授說道:“邱爺爺,我爺爺不是要過八十大壽了嘛,您知道他老人家喜歡這口,我過來想著給他淘換一件!省的他老人家老說我不務正業!”

邱教授點了點頭:“你們是古玩世家,可不能斷在你這一代了!”

邱教授話鋒一轉繼續說道:“不錯,元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