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關東!關西!(1 / 2)

閻忠一聽,十分奇怪道:

“子雲從何處聽來賈文和此人?”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隻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賈詡說:

“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

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當然,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賈詡也是深得為人之道,所以才能在數次長安動亂和如此群雄逐鹿的亂世中得以善終,賈詡可謂是苟住別浪的代表,閻忠一聽謝龍所說,自然十分疑惑了。

謝龍笑笑,“文和兄之才!吾甚知之!隻望伯誠公引薦一二即可!”

閻忠一聽倒是不置可否,緩緩開口道:

“既如此,子雲和令弟暫歇吾府上,待三日後我等去見文和。”

謝龍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當然是答應了下來。

是夜,閻府。

謝龍在庭院內踱步,手中拿著一幅輿圖借著月光看去正是大漢十三州的地圖,心中暗道:

“涼州羌亂?關東!關西!”

-------------------

三日後。

姑臧城中,一行三人,正是謝龍、代洋、閻忠,謝龍見人來人往一片繁榮景象道:

“伯誠公!姑臧真乃富邑也!”

閻忠聞言回道:

“終究不如關東洛陽也!”

謝龍聞言笑道:

“伯誠公此言差矣,洛陽乃帝都自不相同,至於姑臧也可謂天下富邑也!”

謝龍一邊看著姑臧城內的羌族與漢族交易和城內一片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一邊思索著閻忠所說的“關東”!

自西漢漢高祖時期開始的陵邑製度,陵邑製度傳承自秦朝,陵邑是漢朝為守護帝王陵園所置的邑地,是西漢前期帝王陵的一大特色。

西漢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管理各地貴族富豪,在漢長安城附近皇帝陵墓處設陵城,而所謂的“陵城”,其實是消費性城市。

陵邑製度是西漢遏製世家的重要手段,每一位皇帝的陵墓周圍都會設置陵城,征召天下世家大族和富商居住在此,一是可以防範匈奴入侵,二是強幹弱枝。

在這些陵墓中,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個陵均設邑建縣,比較出名故名“五陵邑”。

所謂的五陵少年就成為有錢有勢的子弟的代稱,關中以西包括關中才快速發展起來。

這樣抽調全國富商和大族,所以整個西漢時期就沒有世家這一說,而且也沒有關東關西這個說法。

可是,自西漢滅亡,東漢光武中興定都洛陽後情況就變了,首先陵邑製度的實行就十分麻煩和不適用了。

當然,主要還是世家形成後,自然不可能再接受陵邑製度的實行了,給光武帝劉秀極大的阻力,劉秀還是太過心軟了,導致東漢世家尾大不掉。

東漢定都洛陽之後,八關一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禦敵於國門之外自然貪圖享受起來。

涼州和長安關中一地,自然也不可能再留守大量兵馬了,所以百年羌亂和西域叛亂規模才能如此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