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種事成為常態的時候,整個王朝也會完蛋。】
基層的官吏很重要。
嬴政想到了新實行的科舉,人才還是不能光以才論處,德行也同樣重要。
【百姓們通常還負擔著一些隱形稅收。
打仗是個燒錢的活計,為了搞錢,皇帝想了一個辦法,他將鐵和鹽收歸國有。
商人能掙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國家對商人不好收稅,為了得到這部分的錢。國家開始創辦官營的商鋪。
人不吃鹽會死,農人們沒有鐵做農具,產量,糧食產量終究上不去。
控製了這兩樣東西,就等於控製了整個國家的命脈。】
劉徹頓時醍醐灌頂。
這個方法好呀!
這麼一來,國庫的錢財就能源源不斷。
鹽鐵專營嗎?
嬴政在心裏略微思索,還是打消了念頭。
一旦國家專營,這兩樣東西所在的行業會變成一潭死水。
長此下去,必然不是什麼好事兒。
【這世上最好做的生意就是強買強賣,官營經濟恰恰就是其中一種。
朝廷為了攫取更多的財富,鹽和鐵的質量越來越次。
百姓們隻能買越來越貴的鹽,但這鐵他們可不想買單。
朝廷生產的鐵器,又貴,質量又不好。稍微在地裏幹點活,農具直接就斷了。
百姓們也不是傻子。久而久之,他們便沒人買這東西。
沒辦法,地還得種,他們就隻能用些石器來耕種。
這麼耕種,可想而知效率有多低下。直接倒退了好幾百年。】
“唉,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農人邊在地裏忙活,邊發出感歎。
隻求神女唐曉能點醒皇帝,這世上能多一些善政。
【這樣來的財富還是有點兒慢,有人又想出了高招。
他直接造出大銅板,宣稱這種銅板可以值一百個普通的銅板,但實際上這種銅錢的用料隻是普通銅錢的四五倍。
皇帝想要用四五倍的銅換來百姓一百倍的銅。這種來錢方法幾乎和搶劫差不多了。】
這種方法確實是有些過了。
劉徹心裏明白這種方法的好處,但他不能做的那麼絕。
百姓肯定會不樂意。
都怪唐曉把這些話說的太過淺顯明白,好多事現在都不太好辦。
到這兒,聰明的皇帝已經明白了唐曉的意圖。
她可以幫助皇帝遏製豪強,也可以幫助百姓遏製皇權。
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百姓。
他們不得不跟著唐曉的進度來走,一方麵是唐曉可以給他們送來神奇的東西,另一方麵他們也害怕唐曉會給百姓灌輸一些新奇的理念。
一想到唐曉那個時代沒有皇帝,他們就有些擔憂。
忠君愛國是他們時代的底色,唐曉的理念肯定不是這樣。
他們抗拒的太過明顯,唐曉必然會發覺,到時候發生什麼是他們所不能控製的。
要是唐曉不讓這時代有皇帝怎麼辦?
人心是世上最恐怖的東西,他們不敢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