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上,黃道婆改進了紡織工具,讓更多人不再受凍。
棉花,是個神奇的東西,這種植物,仿佛是大自然為人類量身定做。
但在古代,棉花不被大家熟識和認可。
早在南北朝時期,棉花就已經到了中國,說實話,也不排除時間更早,但那個時期的棉花品種不算太好,大家還是覺得這種東西的作用不大。
直到宋朝,種植棉花的人慢慢多了起來,但要想把白花花的棉花紡織成布料,也很難。
首先就是棉花的采摘,白花花的花朵固然好看、溫暖,但裏麵有好多棉籽和雜質,想把這些東西挑出來。可是個細致又麻煩的活計。
好不容易挑完了棉花,紡線又成了問題。
直到黃道婆將技術帶到中原,棉花才成了中國勞動人民首選的衣料。】
棉花能禦寒!
秦漢的人們立馬集中了注意力。
他們這個時代,普通百姓最痛苦、最難熬的就是冬天。
南方還好點,北方一到冬天好多百姓壓根就熬不過去。
春天播種、夏天幹活、秋天收獲,隻有冬天,什麼都沒有,隻有寒冷。
衣料本身就是貴重的資源,對於普通貧寒人家來說,春秋兩季能有衣服裹身,就已經不太容易。到了冬天,隻能一家人縮在房屋裏,就為了汲取那一點點溫暖。
他們平日再勤勞,最多就隻能有足夠的麻布,這種東西做衣服,就是一種折磨。
粗糙就算了,關鍵問題是保暖效果很差。
要是能有棉花種子就好了。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的一名普通女子。在那個亂世,黃道婆成了一戶人家的童養媳。
大部分的童養媳都是去受苦的,家裏的所有髒活、累活自然就成了童養媳的工作。
黃道婆年輕時候受了不少苦,後來她流落到了崖州。
那個時候,生活在崖州當地的黎族已經種植了棉花,他們也摸索出了一些棉紡織的經驗。
黃道婆在這裏生活了將近四十年,在這期間,南宋的小皇帝和十萬軍民就在崖州結束了他們的一生。
在這四十年裏,黃道婆不僅全部掌握了黎族本身的技藝,而且她還有了改進。要是在現代,妥妥就是發明家。
五十多歲的黃道婆在外麵生活了大半生,她年紀大了,有些想念家鄉。
這時候,元朝統治了所有地盤,他們把人分成了四個階級,雖然,這種類似種姓製度的規則並沒有明文規定,但社會的方方麵麵都在遵循這種潛規則。
整個國家基本被分成了四等人,等級最低的就是南宋境內的原住民。
黃道婆本身就是南人,幸好她還有一重身份,就是坤道。出家人行走江湖,到底是方便一些。
公元1296年左右,黃道婆等到了回鄉的海船,終於在離家將近四十年的時候,踏上了回家的路。
到了家鄉鬆江府,她看到了當地落後的紡織技術,她教家鄉人紡織的技藝。還發明了新的機器。
去棉籽、擀棉花、彈棉花、紡棉線、織棉布,這一套流程都有了新的機械。
說實話,各朝各代可能都有聰明的女子改進紡織機械,可沒人像黃道婆一樣,願意把自己的手藝傳播出去,造福眾人。
正因如此,黃道婆成了繼嫘祖後的又一位偉大發明家,一直被後世立祠供奉。】
元朝
正在當地教習婦女的黃道婆心裏不敢置信,她一直是社會的底層。從小時候的童養媳,到現在的南人,包括她道婆的身份。
三姑六婆裏,道婆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對這些人普遍有些瞧不太起。
她何德何能,竟然被人立祠供奉。
受過黃道婆恩惠的百姓卻覺得她應當流芳百世,在他們心裏,黃道婆就是神仙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