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村知青點的怪異事情(1 / 2)

陸家村知青點的怪異事情作者:趙公明

(當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全國的每個鄉村,都有一個專門安排知青居住的知青大院,從城裏來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學生們,大都集中住村裏專門蓋的知青院裏。他們有職的工人和農民代表負責日常生活管理。那年代,聽老紅軍和戰鬥英雄講故事,和知識青年並肩參加學工學農勞動和批鬥會,是學校最時髦的主要活動。我們學校所在地是國營農場,沒有知青和青年點。每當有類似的活動,都要事先步行十五華裏,趟過繞陽河與鄰縣的陸家村知青們一起活動。陸家是個大村子,分前陸腰陸和後陸三個村子,青年點也有三個。三個村莊犬牙交錯緊密相連,外來人分不清哪裏是他們彼此的村界限。我們班結對的是後陸大隊的青年點。一個蓋在地主老才家祖墳南那幾座孤墳上的知青大院。)

陸家是個富裕的村莊,有汽車和拖拉機隊,城裏有點頭臉的當權人,都將孩子送到這裏,所以,陸家的知青不但多,而且也多才多藝的,帥小夥漂亮姑娘也多,也是好多學校願意和他們結盟的一個原因,回鄉當民師的老三屆青年,那管我們小孩子多走上幾華裏的路程呀。用幾次我們腿酸腳疼的代價,換來姑娘小夥淺淺甜蜜一笑,值呀。後陸村緊靠東荒大草甸子,拖拉機多走幾圈,就能多收入幾十萬斤糧食,生產隊的錢花不完地花,這或許是當時非常少見的。我們每次去那裏,都羨慕知青們有薩克斯管小號橫笛滑冰鞋等,知青們經常把羽毛球籃球排球當禮物送給孩子們。那時候的幹部不貪,給知青和五保戶軍烈屬花錢,又是光明正大的事情。隻可惜,那用條石青磚砌起的十五間知青點正房,東西下屋和門房嚴密圍起的大院,竟然被腦袋一熱的民兵連長,給選定在這幾座墳包上。

民兵連長和支書本來是想耍個心眼,超過那兩個村子知青點的規模和氣派。由民兵連長帶領附近工匠和和知青平掉那幾座墳,將兩個村之間的空地都圈在院內。動工平墳的那天,當地民兵不是請假,就是主動參家公社義務勞動不肯歸來,他們不願意招惹老才家暴死後沒能進祖墳的那些光棍的孤魂。民兵連長帶著天地都不怕,整天發愁沒有反可造的小將們,三下五除二,就將墳塋裏的幾具棺材拉了出來。奇怪的是,坐落在田地裏的一座墳裏麵,竟然還有一小潭水,水裏歡蹦亂跳地生長著四條紅色鯉魚,小將們自做聰明地告訴孤陋寡聞的連長:這是越南鯉魚,城裏過年的時候,給老幹部們發放過。幾個小知青和連長一道,清理掉棺材旁的觀音土,換上東大甸子的好土,將墳坑夯實,順便將那些挖出來的屍骨,草草埋到東大草甸子。當天晚上,幾個膽大男知青,將做好的紅燒鯉魚,邀請民兵連長一塊喝酒的時候,他以有紀律為由,婉言拒絕了。

吃鯉魚的挖棺材的,直到房子蓋好,都沒有發生任何事情。聽說在墳裏能挖出魚來,並且是紅色的鯉魚而議論紛紛的村民,也不得不相信,四舊都是胡扯蛋,迷信就是迷信!新房落成那天,公社書記和民兵連長一起,到沈陽給大家又添置了不少物品,還給每個業餘活動隊,買了背心褲頭等服裝,武術隊的秋衣絨褲隊服,眼饞得回鄉青年也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