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1 / 1)

不知道為什麼近來經常不能登錄,所以更新時間不定,請原諒。

原來淩洛逸所在的世界已知範圍是東西南北四大塊被大海分割的陸地,他所在的大龠乃是其中最富饒的中陸上最大的帝國。從開國皇帝至今已經經曆了305年二十六世帝王。帝國初建時分封了諸侯,皇帝居中擁有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不過300多年宗室浮沉,帝國大部分的軍權財力實際上已經掌握在諸侯和重臣手中。當年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子孫有人供養不致血脈斷絕或者落魄,開國皇帝曾經建立了複雜的血係譜。將自己的宗族親屬除了主家和血緣最近的分家外,改姓分流,最終形成了宗室七大姓。第一等級便是國姓楊氏,按祖法,主家男丁長房至三房世代用此姓氏,若一房無出男丁滅絕,順序遞次,由次姓長房遞補。楊氏之下順序六姓分別為武氏,龍氏,高氏,石氏,祁氏,淩氏。這宗室七大姓理論上講都有王位繼承權,是大龠最高等級的宗室貴族。

在他們之下則是龐大的諸侯貴族,大龠的疆土雖然遼闊,但不同疆域內因為文化和民風的差異彼此間差別很大。東南部是王都和大諸侯國的領地,資源豐富,人民富庶,崇尚風雅和禮儀,位於此地鎮守濱海的慶和陸氏與世代衛戍王都的東歌元氏被認為是幾可以淩駕於宗室貴族之上的真正門閥貴族。西北邊陲因為靠近剛開發的蠻族領土,民風彪悍,崇尚自由奔放,但資源匱乏,除了世代鎮守邊陲而軍力雄厚的西域四侯——安西祁氏、鎮西石氏、平西聞氏、樂西薑氏之外,其他諸侯生存壓力巨大,遇到災荒年景或者當地叛亂,常常還要靠王都皇族或者周邊大諸侯的支援才能度過,這些地方維係當地和平溫飽已經是困難重重,沒有更多的精力他顧。而西域四侯除了自身勢力外,由於朝廷與其距離太遠難以控製,近一百年來已經漸漸有自成一國之勢。好在其中安西鎮西兩家原本就是宗室七大姓中的分家,通過主家操控,和聞家薑家在西北分庭抗禮,還不至於太過離譜。

三十五年前,因為鄰國鉑寧的入侵,大龠差點覆滅。當時皇族分家的少年家主率領自己的府兵金甲部隊拯救帝國於危亡之中,逼退了鉑寧的入侵不說,更偉大的功勳還在於他順勢號召四海諸侯,聚天下之兵,攻進了百十年來一直騷擾邊界的西北蠻荒草原。而這位統帥最厲害的地方在於,這次進攻並不是場單純的戰爭,而是一邊通過強大武力打擊和大龠敵對的部族,一邊通過聯縱手段將西蠻中比較弱小或者向往和平的部族聯合起來,以蠻製蠻,最後扶持著這些部族舉行了傳說中的草原大會,將所有幸存的部族(和大龠敵對的部族已經被剿滅或者馴服,起碼是暫時性的馴服)集合起來建立了統一的汗國,也產生了名義上可以指揮所有部族的大汗王。由於和大龠敵對的部族基本上都被消滅,這個新建立的汗國自然成為了大龠新的屬國,稱臣納貢開設互市,兩百多年打打殺殺的邊界地區終於實現了和平。

這兩大不世功勳讓這位少年家主在三年後順理成章的成為新皇,就是現在的真炎帝。

除了世襲製度,帝國還通過考試來選拔民間人才。除了朝廷設立的國子監之外,各種書院構成了國家教育的體係架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東陽書院。東陽書院的創立者楊濟之是擁有上三家皇族血統的大貴族,天資聰穎,才高八鬥,是大龠當代的著名學者。很多人傳言如果不是三十多年前那場幾乎震蕩帝國根本的入侵讓武鬥派東山再起,下一任皇位其實很有可能由他繼承。但無論如何,那場戰爭讓真炎帝楊晉岩的武勳人望和勢力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頂點,並且先帝又在最完美的時間駕崩,那個時候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楊晉岩踏進鳳華殿的腳步。

其實楊濟之根本從未試過。他並沒有參加那場可說改變帝國命運的戰役,在那之前,他就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在鉑寧鐵甲跨海而來的那年春末,二十歲的楊濟之成為王都祭祀官,這讓他在之後的戰爭中始終居留在後方,從未上過戰場。這個讓人大跌眼鏡的選擇,曾經在戰火襲來時給他帶來了鄙視和唾罵,無數人嘲笑他表明沽名釣譽實際上貪生怕死,不過這位貴族青年在這一切麵前選擇了沉默。三十多年過去,當年的武神隱居在深宮中成了快被人遺忘的符號,而當年被人嘲笑膽小懦弱的楊濟之則成為大教宗,被譽為天下師聖,文明的守護神。

楊濟之建立的東陽書院,除了接納貴族子弟外,還破天荒的向平民子弟打開了大門。平民子弟可以通過遴選或者“換學”的方式在這裏免費讀書和接受其他任何領域的教育。所以近二十年來,幾乎所有新銳文臣武將都是來自東陽書院,而相當部分好學的貴族子弟也以拜在東陽門下為榮。洛逸和帝國驕陽蕭瀧羽都是出自這裏。

真炎35年,西南的外族拔卡部強兵在叛軍的引領下,奇跡般的跨越五陵海峽而來,從邊關秘密死角潛入,仿佛從天而降般直逼王都。由於帝國兩大雄師“龍翔”和“巨嵐”分別在西北與東北兩角平叛,遠水難救近渴,王都守備空虛,竟然一下子讓敵軍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