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欲來的氣氛,籠罩了整座京城。
即便文武百官已經在盡全力控製消息的流通,終究還是有消息靈通的權貴之輩得知此事。
當一個秘密被三個人知道,這就將不再是一個秘密。
權貴們得知有數十萬大軍即將從大運河登陸京城,帶領者竟是曹操,一個消失已久的鎮北王!
無數人為之騷動,大街小巷四處皆是人們在討論此事。
好在東廠西廠行動及時,很快就控製住多個消息源,再加之禁軍四處巡邏,很快就遏製住了情況進一步失控。
即便如此,還是有多個版本的流言蜚語在京城中流傳。
大多數人願意相信大禹的強大,不至於被區區一個鎮北王搞垮,但都對自己在戰爭中的處境保持悲觀。
米價肉價等於平民切身相關的糧食價格,在第一時間飛速增長,引得魏忠賢的關注。
在請示過陛下後,卻得到了隨自己處理的命令,這下子就有點意思了。
正好魏忠賢的東廠和西廠,近日以來沒有啥業績,底下的太監都抱怨獎金太少日常生活都不夠用了。
幹脆趁這次機會重拳出擊!
“這些糧行肉鋪的商人,已經不是一般的商人了!”
“咱們奉陛下的命令,一定要好好仔細他們的皮,叫他們明白,民脂民膏吃不得!”
東廠西廠特務大舉出動,在京城四處行動,抓捕散布流言蜚語,蠱惑人心,躁動不安的謠言源頭。
警告並處罰胡亂漲價,在律法邊緣行走的惡毒商人。
一通整治下來,混亂來得快,去得也快。
短短兩三個時辰,糧價回歸平日裏的正常水平,謠言蜚語也得到了遏製。
就在這時,一封來自於京城外的信件驚爆了眾人的眼球。
郭嘉帶著兩個親衛,騎千裏馬,帶著曹操的信件,來到了京城,來到了這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麵前。
“你說什麼?曹操願隻帶三十人,入京城,求見陛下?”
富麗堂皇的金鑾大殿上,文武百官都瞪大了眼睛。
難道曹操並沒有造反不成?可他現在做的這些事和造反又有什麼區別!
這封信到底有何目的?究竟是在試圖混淆視聽,迷惑朝廷的判斷,還是真的身正不怕影子斜!
文武百官更傾向於前者,但又覺得後者似乎也很有可能。
畢竟曹操和郭嘉的關係眾所周知。
兩人不說是形影不離吧,也可以說是連體人了,真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若隻是單純想要混亂朝廷的判斷,曹操還有其他更好的人選,完全沒必要讓郭嘉親自過來送信。
否則一旦郭嘉被控製在京城,那曹操是救還是不救?
如果不救,曹操的權力根基必然會受到動搖,他底下的那些老兄弟還會願意聽他的話?
而要是選擇救援郭嘉,曹操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金鑾大殿上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文武百官分為多種流派,對這封信件的內容多有不同的看法。
但最終還是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無論如何,避免近百萬人規模的戰爭的發生,是最高優先級。
反正試試也不虧,就讓曹操帶著三十個騎兵進京城又如何?
到時候用禁軍將其控製住,不管曹操最後究竟是選擇造反還是不造反,文武百官至少有了先殺曹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