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桶這波是什麼x操作啊,臥x尼瑪了。”
“真幾把氣人,馬的,大夥兒都幾把挺猛的,怎麼到你這兒就拉了胯了?”
“臥槽,兵!兵線沒人帶嗎?射手我x死你的馬。”
占據教室二分之一的遊戲組赫然是班上嘈雜環境的主力,然而嬉笑怒罵,皆成氣氛。
也有拿著筆記本或者《封裝測試》,忙著彌補課題與工程問題的編程流。
也有捧著《歡喜鬥羅》,看男主憑借雙修獻祭後宮大殺四方的樂子流。
還有討論韓信是先拿紅,還是先拿藍,先反野,還是先打豬的戰術流。
和網上大家對雙一流大學的描述有所區別,上了扶雲大學的年輕人們才知道——無論爬到哪一步,邊上同一位置的人,大多數都不再學習。
這些人裏不少的人不是上來就擺的,而是大學比高中更能看見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社會比之大學依然。
因為雖然規則限製了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但有的人跑的是接力賽,有人替他們跑下去。隻有在幸運和毅力之神都雙重庇佑下,才能打敗這些規則製訂人和比賽舉辦方,然後卑躬屈膝,再加入。
大家都被期望值打敗了——我跑1步,人家自帶載具,騎自行車能跑3步。數學期望差距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大。要麼求著上車,要麼就停下來不再浪費時間和生命,與其為別人而死,為什麼不為自己而活呢。
今天的人們似乎跑著跑著就忘記了該跑向哪,於是就停下來了,或者搭順風車。渾渾噩噩。
可是依然會有人跑下去,或是和西西弗斯一樣不用力推就會被名為生活的巨石砸死,或是為了自己那不被看好的理想去奮鬥終身。他們至少找到了自己朝向的目標,那就是幸福的。
人各有誌,你可以說那些繼續跑下來的人蠢,但不得不承認——他們是自己的英雄。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而楊淩人自小厭惡看書,看一遍倒沒什麼影響,第二遍就有反胃的想法,第三遍就把這種想法行動實現。果斷靠著題海戰術,直接碾死考試卷,考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扶雲大學。全靠自學,大學你讓他來上,不如拉一頭豬來讓它學習光刻機的構造。
而一向生人勿近的氣勢也讓其他人沒得法子和這個商用級冷空調談天說地,也沒有勾肩搭背的好兄弟和他討論班上女生的大小,更沒有什麼大學社團來擁抱現充生活。
所以一上來就把書包一推,挑了右拐角靠窗的C位,攤開筆盒和書本做做樣子,隨後在手機上開始了基督之旅。
從上帝七天創造世界開始,
到耶穌與13到門徒的晚餐,
路過紅海與耶路撒冷,
直到聖經的一句話:
“因為這就是規則和先知。”
一上午的C語言教學已然收尾,但聽課者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