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一般都自己種菜吃,像蘿卜紅薯這類菜從地裏拔回來的時候自己帶的泥土很多,一般都會在自家的池塘裏洗第一遍,這樣比較節約生活用水。
自己養豬的話還可以在裏麵淘豬草紅薯藤,因為趕上下雨天割回來的草上麵會帶著很多泥,不幹淨的話豬也不愛吃。
那時候鄉下還沒有普及自來水,一開始住在附近的人都是一起在地勢低窪的地方自己打的水井,每天去挑水井裏的水吃。
我家趕上爸媽比較忙的時候,他們還打發我去挑過。不過我力氣不大,隻能挑堪堪小半桶水,而且沒經常挑還不會掌握平衡,走路的姿勢就跟螃蟹過街一樣大搖大擺的。
挑水是一個力氣活。由於我的家鄉處於丘陵地帶,爬坡上坎那都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趕上天幹的年景,人們甚至要走很遠的路去小河或者水庫挑水吃。
水的來之不易讓每個人對家中水缸裏的水都倍加珍惜。
後來,打井隊來了以後,每家都花錢給自家打上一口地下井。這樣,趕上夏天也不用擔心沒水了。
但是在外麵洗菜這個習慣都被大家保留了下來,這樣菜拿進屋的時候也比較幹淨。
我倆走進院子一看,家裏大門是開著的,不過進屋後沒看見人。她爸爸也在外麵務工,家裏隻有她和奶奶兩個人。她叫了兩聲也沒人答應,估計她奶奶是上地裏摘菜去了。
於是她帶我先看看她的家。
說實話,我們那個年代的房子既沒有什麼造型,更談不上啥美觀。每一家幾乎清一色都是幾間用土牆砌成的瓦房。
家裏條件寬裕一點的房間能多個一兩間,一般的人家都是四到五間屋子。最窮的人家住的就是茅草房,水稻收割完以後剩下的穀草曬幹了以後就用來鋪到房頂上。
因為買瓦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穀草不要錢。這種房子的優點是冬暖夏涼,缺點是穀草經不起風吹雨淋,隔不了兩年很快就需要更換,要不然屋子裏就要漏雨。
我倆很快就看完了她家的屋子,因為家家戶戶的構造都差不多,屬實沒有什麼可看的。她也沒有什麼玩具洋娃娃這種昂貴的東西,連照片都幾乎沒有。
我倆從房間出來以後就坐在堂屋裏聊天。正說著,她奶奶就從外麵提著菜回來了,看見我衝我打招呼:“哎蘭蘭來啦!”
我連忙站起來答應並問候保婆好。
她笑眯眯的樣子看起來倒沒有傳說中那麼嚴厲,我在心裏偷偷的想可能看我是小孩子的原因,害怕嚇著我。
她把手裏提的牛皮菜放到地上,進廚房拿了一個盆出來擇菜。她邊擇菜邊和我聊天,問我知道為什麼我要叫她保婆嗎?
我心裏一愣,別說,這個問題我還真答不上來。以前我也想過這個事兒,不過沒太當回事就沒問我媽。
於是,我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說完不好意思地嘿嘿幹笑了兩聲。
她被我逗樂了,說你不知道了吧,你二爺認了我當幹媽,所以你才會叫我保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