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公社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公社是鄉政府所在地,我們一個鎮下轄兩個鄉。公社有集市、衛生院、供銷社、電影院、獸防站等基本辦事機構。

麻雀雖小,但是五髒俱全,在當時是非常熱鬧或者說誇張一點,可以用繁華來形容它。

我們班的張雪家就住在供銷社裏。據說裏麵的商品很全,但是我從來沒有進去看過。因為我家的糧食和蔬菜都是自給自足,像鹽這種日用品也是在離家較近的商店購買。又不會購進大件商品,所以爸媽從來沒有帶我進過供銷社。

每次去外婆家會經過供銷社的門口,我總是看著圍牆裏那一大片桃樹向往得不得了。這麼多桃樹,每年得結多少桃子啊,成熟的時候一定非常誘人吧。

公社另一個讓我們感到好奇和向往的所在便是電影院。我隻聽說有這麼一個地方,但是那裏據說平時鎖著大門,根本不讓進。

想不到在六年級的上學期,我們終於有了一窺究竟的機會。

有一天早自習的時候,唐老師突然進來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學校安排愛國主義觀影,排的影片是《劉胡蘭》。全班霎時沸騰起來。我們終於有機會進電影院了!

我們班安排在第一場,所以老師說完以後就讓大家馬上出教室在操場上按體育課的位置站好。

一會兒,張老師也來了,他來了就可以帶隊出發了。他們帶著我們長長的隊伍行走在公路的右側。

大家一路上都興奮極了,高興的竊竊私語。學校離電影院約二十分鍾路程,我們到的時候電影院已經打開了大門。我一看才發現原來就是艾琳家左邊的一個樓,那個大門以前我還以為是哪個廠子,原來是公社的電影院!

大家魚貫而入,都用充滿好奇的眼光打量這個陌生的地方。迎級而上的是一級一級的水泥台階,座椅是木製的。看得出來電影院已經安排人事先打掃過了。

裏麵非常的空曠,我不禁感歎,真大啊。而且一眼看去,房頂特別的高,感覺有兩層樓那麼高。

正前方有一大塊黑色的幕布,我認了出來,因為平時村裏有婚喪嫁娶的時候,有的主家會請鄉村放映隊來放電影。我暗暗猜想,會不會就是請的公社的,還是鎮上其他家的。

大家在裏麵交頭接耳,興奮極了。這時候唐老師發話了,讓大家保持安靜,說這是集體活動,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紀律,注意維護學校的形象。

這樣,我們一下子安靜了下來,等待開場。平時村裏放的都是像《倩女幽魂》、《白發魔女傳》這種大家愛看的電影,劉胡蘭的故事雖然課本裏已經學過,但是電影還確實沒有機會看,所以大家的熱情還是很高的。

不管看什麼,隻要是電影都開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電影不用上課,正中了很多同學的下懷。

學生嘛,天性永遠都是愛玩的。我想沒有哪個人是天生的學習機器吧。電影很快開場了,瞬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偌大的一個電影院裏麵一時鴉雀無聲,隻能聽到電影裏的聲音。電影很精彩,大家都看得全神貫注,整個人的情緒被電影帶動著。

最後,當影片結束,頭頂的燈光全部亮起來時,我們都感覺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現實世界。

唐老師站在大門口的第一排,讓回去以後每個人寫一篇作文,講述一下自己觀影後的想法和體會。底下又響起一片議論聲,顯然大家都不願意寫作文,但是這是沒辦法的事。

在回學校的路上,我和曉玲她們照樣開心的聊著天。不管怎麼樣,我是很喜歡這種集體活動的,巴不得多多益善。

不過很可惜的,直到我們最後畢業,學校也隻安排了那一次活動。

在小升初畢業考試前夕,我的朋友們在偷偷籌謀一件大事,那就是找初中英語老師補課。

王晴晴和唐曉玲最有遠見。因為據說初中我們要學一門新的課程:英語,而且占的比重相當大,是三大主科之一。

英語的好壞,在將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現在要爭取贏在起跑線上!

現在想想,真是特別慶幸自己有一幫機靈的朋友,否則就以我那萬事不著急的溫吞勁兒,幹什麼事兒都慢半拍。什麼消息都不知道,要等我知道的時候,早晚八村了。

像補英語課這種事情,我就從來也想不到,即使我的大姐和曉玲的堂姐也是同學。可是,她們就能未雨綢繆,這就是我和她們之間的差距。

我的眼光顯然沒有她們長遠。雖然這件事最後沒有成功。本來她們已經和周老師說好了暑假補課,但是到最後老師說不行,因為我們班成績好的全部的誌願都填了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