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我們三個人僵持不下的時候,她又一下看見了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呂佳,於是趕緊跑過去拉住她說:“呂佳,我這次考得很糟糕,回家一定要挨一頓狠罵了。你跟我一起回家吧,你也幫我勸勸她倆,你們三個和我一起。我媽一看家裏來了這麼多同學,礙於麵子,她就不好意思再罵我了。”
呂佳和她是小學同學,看樣子應該還算熟,這會兒看她這麼著急懇求,不忍心拒絕,於是和她一起過來勸我們倆。
呂佳特別大氣,平時同為班委,和王晴晴關係也還行。王晴晴經不起她們兩個人磨,最後無奈地看著我說:“她們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要不咱們今天就陪她一起回家吧。 ”
她都這樣說了,我也不好再說什麼,那樣顯得太不近人情了,而且平時我一般都是隨她倆大流走的那種。於是我們四個人離開了教室。
下完校門口長長的石階梯,我們拐上了老街的石板路。天氣很好,石板路很幹淨。我很享受這種悠閑漫步的感覺,之前隻有幾次出來吃麵回學校時才有這樣的機會。
我們也不常出來,因為吃麵比在食堂吃飯貴一倍。麵條是按兩算的,一塊錢一兩,像我們的女生的飯量一般都選擇二兩。
在食堂的話,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從家帶米到食堂稱重,然後兌換成飯票。女生一般每餐吃二兩米飯足夠。
雖然也不怎麼劃算,因為糧價才60塊錢一百斤,打米機出成米一般能出70斤。一斤米不到八毛六,一兩米合下來是八分六,還不到一毛錢。
如果不帶米兌換,像街上的同學要在學校吃飯,那就是按一毛錢一兩那樣買。食堂當然也要運營,薄利多銷,這也是很可觀的。
而且打飯是人工的,當然不能保證一定足量,但是這樣我們可以每餐隻花菜錢。水稻是自種的,自己的勞動忽略不計,又可以節約一筆開支。
菜錢的話,五毛錢可以選兩個菜。雖然能不能吃到肉純屬碰運氣,但是這個定價已經很實惠了。
兩相對比起來,吃麵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徜徉在老街上,我抱著能多享受一會兒是一會兒的心態,慢悠悠的走在她們後麵。
走了不多會,我們到了街上彈棉花的鋪子。
我覺得他們裏麵的師傅樣子很有趣,每個人都戴著白色的口罩,頭上身上都飄滿了白花花的棉花,有點像仙人。彈的時候發出的聲音也很好笑,一會兒發出一個“嗡”的聲音。乍一聽有點像電視裏彈古箏,雖然實際上兩者相去甚遠。
她們都很害怕棉花飛出來飄到身上,於是加快腳步走過那家店。我不以為忤,繼續像個小尾巴一樣掉在隊伍後麵。
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呂佳說話的聲音。
“程穎,你在門口玩啊?”
我看了看她們前麵,路上沒人啊。
奇怪……
於是我緊走幾步跟上她們,才突然看見程穎正站在街左側一家服裝商行的門口。商行很大,占了三個門臉,她就站在第一個門口。
我恍然反應過來,哦原來這就是她家啊。她家原來是做服裝生意的啊,怪不得她的衣服總是那麼多,款式還很新穎。
老街上的房子都是傳統的小青瓦木質房,穿鬥結構體係,帶有典型的明清風貌。她家也不例外。
一般臨街麵是商鋪,前店後宅,後屋大多都是自住的四合院。它們的屋頂建得特別高,感覺比二層樓低不了多少。透氣性非常好,冬暖夏涼,我以前趕集時隨媽媽進去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