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姚忽然無比同情他。怪不得喬淵澄堅持讓她對自己多一點了解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在一起。原來他很大一部分顧慮,都來自他的原生家庭。
因為母親的強勢,他習慣了壓抑、隱忍,久而久之,就會滋生出很多不好的負麵情緒,映射在性格的方方麵麵。
他不會說甜言蜜語逗人開心,因為從小沒有人哄過他;他不懂浪漫不會製造驚喜,因為那些在他家裏是被絕對禁止的事情;他不擅長和別人交心,因為沒有人和他交過心;他說話過於直來直往,往往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因為父母一向是這麼和他說話的……
喬淵澄清楚自己的性格有很多缺陷,也知道這些經久而生的“陰暗麵”很難徹底改變。他喜歡季姚,喜歡她開朗熱情,喜歡她無拘無束。她就像一束陽光,照進他塵封的心裏,讓他的心鮮活起來。
他很想接近她,又不敢接近。他知道季姚把他想得過於美好,怕一旦兩人離得近了,她就會看到自己的陰影。喬淵澄覺得他就像一株長在牆縫裏的植物,近乎瘋狂地渴望陽光,又怕在陽光下暴露自己的陰暗,馬上就會“見光死”。
兩人繼續聊著關於家庭的話題。
季姚問:“那你妹妹也跟你一樣,被約束地很厲害嗎?”
她的印象裏,有的家庭的確對男孩子管束地嚴厲一些,但女兒大都很疼愛,百依百順的。
喬淵澄卻說:“小映受的束縛,大概比我還要更多一些。我媽覺得她是女孩子,更要規規矩矩的,不能有丁點出格的地方。”
“這……”季姚屬實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她現在很同情喬家兄妹。
她憤憤不平地說:“可是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不是隻有嚴厲的管教才能培養出好孩子。比方說我吧,我爸媽從沒打過我、罵過我,也沒幹涉過我的決定。他們會跟我講很多做人的道理,帶我去感悟,但是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我。當然,我不像你們兄妹那麼聰明、拔尖兒,但至少沒有長歪,也是個大好青年呀。”
她小的時候,父母是家長的形象,等她長大,他們更多地在扮演她的朋友。媽媽會和她手挽手逛街買衣服,爸爸會請她吃飯看電影聊心事。季姚一直很感激他們的所作所為,知道爸爸媽媽在努力融入她的精神世界。因為有後盾,所以她的內心才能無比豐富多彩。
但是喬淵澄和曲映一直被打壓、被管控,季姚無法想象如果自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裏,現在會是什麼樣。
她感慨道:“你們倆既沒有在沉默中爆發,也沒有在沉默中變態,簡直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跡了!”
“其實,我妹妹小時候離家出走過,走了兩天,差點沒找回來。”喬淵澄說。
他在敘述的時候,很平淡,但那些記憶都曾深深地打擊過他,留下過很深的陰影。。
“因為我媽扔掉了她的洋娃娃,覺得她沉迷玩具,天天想著怎麼給洋娃娃梳妝打扮。長此以往下去,以後就會太在意容貌,不追求上進了。”
季姚聽完,覺得自己都有點憋悶地喘不過氣了:“哪個女生小時候不喜歡玩洋娃娃啊?我還天天拿著娃娃過家家呢!這要是被你媽媽看到,還不得覺得我精神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