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告別了父皇母後,武皇帝一臉欣慰,殊不知張一帆跑的這麼快的原因不是心係百姓。就是怕上早朝再被這個父皇點名回答問題。
踏上前往晉城的路,晉城是黃河下遊最近的城鎮,也就一個小縣城的大小,本來原名是叫金城,因為很多人當時都覺得黃河裏麵能淘金,所以聚集在黃河下遊淘金,事實上黃河裏並沒有金子,大量的人淘金導致黃河下遊的泥土流失越來越快水,雖然很快就有人明白黃河淘金就是一個笑話,不在異想天開,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想去嚐試一下一夜暴富的感覺。大武王朝為此也下了明令,禁止在黃河一帶淘金,金城也改名成了晉城。
馬車一路雖然有些顛簸,但是張一帆的內心是開心的,奪回了原本屬於自己機遇的同時還能遠離零零七的打工生活,這次出差對他來講簡直就是度假。隻不過距離晉城越近,路上的災民就越多。很多人直接扛不住死在了半路,屍體就那麼在這兒發臭腐爛。照這樣發展下去,很容易就會引發瘟疫的蔓延。
張一帆皺著眉毛詢問係統之前書裏張延跟喬雅雅是怎麼應對的這種情況。得到的結果是兩個人覺得就地掩埋太過耗費人力,而且此地剛剛受過洪災,土地濕軟恨不得幾鏟子下去就挖出水,根本不適合就地掩埋,所以就派人私下收集屍體直接扔進黃河處理掉。
好家夥,這倆人也是真的省事兒了。張一帆可做不出這種事情,下到晉城後直奔當地的郡守家尋找郡守商討如何應對。也從郡守處郡守表示臨近的城裏已經最大程度的調取了賑災的糧食,現在勉強足夠災民每日果腹,撐到賑災糧到是沒有問題的。
郡守又帶著太子去了洪災最嚴重的村落現場體察情況,表示現在除了修繕田地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住宅問題,由於能用的人手不夠,每天都會有很多人災民無處居住的同時生病病死,根本抽不出來人手去管理,長此下去必定會爆發瘟疫。
張一帆趕趕緊將帶過來的隨從也加入了修繕的隊伍中,同時修書快馬加鞭的向武皇帝轉達了此處的情況,希望能派遣更多的人前來幫助修複城鎮。
張一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完全沒有太子的架子,投身於各個地方幫忙賑災。親自給災民布粥,同時利用自己的口才鼓勵著災民宣揚著大武王朝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王朝的子民。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善當地的情況也因為一度情況好轉了起來。至於沒能扛過的災民,張一帆跟郡守商議後決定用火化的方式避免瘟疫。雖然有些耗費時力,也總好過扔進黃河。
期間係統也詢問過張一帆。“宿主為什麼不將現代化的知識帶給這裏的人,一方麵能抬高自己的人氣早日完成任務,另一方麵也能推動這個時代的進步。係統這裏有全套的現代工業混合配方,隻要宿主按步操作就能得到,例如鋼筋,水泥。等等。”張一帆則搖了搖頭表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進度,自己也許能幫他們更好的發展甚至是一躍成為最新的現代,但是對於這個世界裏的人而言這未必就是好的事情。
要尊重每個時代的進化成果,古代的東西對於我們而言或許是有些陳舊,但那是老祖宗一輩子的智慧結晶,未必就是應該丟棄的東西。喬雅雅不就是最好例子麼?雖然她靠著現代化的知識幫張延創造出了水泥,給晉城的修建提上了更快的速度,但是治標不治本。黃河下遊本身泥沙就多,這種地方就算有水泥也撐不了多久還會再次決堤的。
係統當然是不懂張一帆到底是什麼意思,隻說了句人類真複雜就不再吭聲了。
看著晉城修繕的也差不多了,張一帆這次的使命也完成的差不多,是時候該踏上了回朝的路程了。
張一帆回來的當天路上很多當地的村民爭相迎送,表示自己對太子的感激與不舍。張一帆特地吩咐馬夫慢一些走,生怕身後的村民因為著急而發生踩踏事件。而這些村民也就是在後麵靜靜的跟著好遠才慢慢散去。就這樣張一帆度過了顛簸的路程又回到了王朝,來不及收拾趕忙去看了自己的便宜老爹。同時也彙報一下自己這次的收獲。武皇帝隻是低頭聽著,不時的點了點頭。
“看來太子這次收獲也是頗多,朕這次也有一些收獲。”說罷就讓一旁的太監將東西呈了上來。張一帆看了一眼後,默默的收斂了神色。上麵不是別的,正是一塊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