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內部的三處武器生產線和地下的小型兵工廠都被列為基地的禁區,內部操作以及運輸和守衛的人員全部是嚴衛國精心挑選的核心士兵。
沒有了耕地和牧場的工作,這樣一來基地閑置的人員大部分都沒有工作。韓亞大手一揮,讓所有沒有明確工作的人員投入到基地外圍的建設中。
現有的基地內外界限還是當初他們確定駐紮在這之後修建的圍牆。如今看來,雖然基地內人員增加緩慢,即使加上後來外出收集物資的小隊帶回來的幸存者,整個基地內部也不過七千人不到,正常生活的話,圍牆以內的空間足夠了。但不論是溫樂空間內如今仍舊閑置的武器生產設備還是軍區這次交換來的坦克戰機等重型裝備,都需要擴大基地範圍。
拋開生產武器和基地外圍巡邏等確定了任務的士兵,所剩的士兵不多,白楊和李然在嚴衛國的授意下開始在基地內部招收新兵。新兵的範圍在十六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身體健康,體能優秀的男人。至於三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體力還很充沛的中年人和體力優良的女人一起劃分到基地建設的主力。
無論是後來加入的幸存者還是原著藏民,心裏都明白雖然現在來看基地所在的位置相當於世外桃源一般,但除非大家有能力把整個藏區都用圍牆圈起來,否則總有一天喪屍不會放過這個地方。所以一聽說基地招新兵,隻要年齡在範圍內的人都積極報名,爭取體能測試合格後加入到軍隊當中。在喪屍入侵之前還有很多時間給他們訓練,真到直麵喪屍的時候,經過訓練肯定要比什麼都沒練過的保命能力強。
所以加入軍隊不隻是為基地做貢獻,更多的還是增加自身的生存能力。
這一次招收之後,軍隊徹底擴充到四千人,這還是把有任務的士兵排除在外。所以現在整個基地軍人的人數遠遠超過了平民。
等到經過了四天的重新編製,白楊將新兵老兵打亂重整,由老兵帶新兵,開始了每天出基地到草原上拉練。
而基地外圍重新擴張的範圍則以普通人為主力重新測量麵積,清除野草,規整土地。等到規整的差不多了,投入建設的時候,天天外出訓練的士兵就會分批輪換著擔任建設的主力。
這一次基地擴張建設還是有陸建業和任城負責。和蕭文他們探討過後,最終確定以目前基地的位置為圓心,再次以圓形向外推進,將現有基地定位內城,新建範圍定為二環城區。
之前建設時,內城圍牆半徑為一公裏,這一次二環城牆半徑定為三公裏。
這個麵積正好能趕在寒冬來臨前建設完成,也能保證以目前基地的人手能夠在發生意外的時候守衛得了整座基地。
再大了,基地的人手就顧不過來了。
二環城區的建設主要用以軍事方麵,除了士兵宿舍和步兵訓練場,坦克和裝甲車所屬的裝甲團的訓練場以及小型機場也將設立在內。雖然這一次交換過來的坦克等並不夠裝甲團的配置,甚至加上裝甲車才剛好能組建一個半裝甲連,但這種大裝備將來總會源源不斷的加進來,不提前準備好,到時候恐怕還得像這次一樣有了寶貝卻沒地方安置和使用。
先不說軍區那邊會不會再過來交換物資,就算不來了,等到基地內幾條武器生產線的生產達到一定的儲備量,到時候坦克和裝甲車的生產就會提上日程。
也不知當初第一兵工廠為什麼會有坦克和裝甲車的生產線,一般來說,這兩樣和戰機一樣屬於單獨生產種類。雖然每樣隻有一條,但正好便宜了他們。
至於戰機生產,蕭文他們就是再狂妄,也不相信在沒有足夠的技術的前提下他們還能生產出來。
而耕地等糧食物資生產,這一次並沒有劃分在內。最初在基地未曾建設之前,大家想要將來每一環都能盡可能的自給自足,但目前來看沒有必要。就算溫樂之前儲備的糧食消耗幹淨,就以空間內糧食蔬菜的生長速度也足夠養活這一票人了,更不提牲畜的繁殖速度。
等到基地人員再次發幅度增加,足以支撐三環城區的建設和守衛以後,三環城區將以農業生產為主,其他物質的生產為輔,成為糧食物資儲備區。不過這都是後話,現在僅僅有個大致設想就好。
溫樂站在內城城牆上向外望去,目之所及已經不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遠遠看去二環城區的城牆正在拔地而起。
這次的建設依舊是先建城牆,在建內部,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二環城牆的地基全部完成,不少地段已經起了一米多高的城牆了。這次的城牆最終建成後依舊是三米高,厚度改為三米厚,不過內部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實心水泥,而是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處不大的空間,對著城外方向的牆麵上預留出攻擊口。其他一些細節之處也隨著白楊等人的建議而進行了調整,甚至於四個方向的城牆裏外都預計要建設能夠在不開啟基地大門的前提下,能夠讓坦克和裝甲車從基地內部登上城牆,在下到基地外部的斜坡。
不過裏外的斜坡都是可搬運的活動坡,以防萬一坦克還沒出去,就讓喪屍爬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