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劉大夫過來看了,李向南腿恢複的不錯,就把上的夾板取掉了,但囑咐了還不能做重活。

王氏怕落下毛病,這些天還是盡量不讓李向南下炕。

眼看著日子越來越近,地裏的麥子漸漸黃了。

地裏的糧食就快要該收了,李向南發愁不已,王氏要做生意,自己的腿這樣,雖說家裏隻有五畝田,沒人幫忙,也收不了啊。

總不能讓王氏自己扛著鐮刀上吧。

那樣人還不得熬垮了。日子一天天的過,生意越做越順,中間王大牛還過來送了兩趟忍冬,李秋言的荷包更豐滿了。

王氏也攢下了些錢,這些天家裏的銅板一天天變多,看著李向南愁眉不展的樣子,王氏便趁李秋言去忙活的空問道:“當家的,你這幾天有心事?”

李向南歎了一口氣:“眼看著要秋收,我這腿...”王氏聞言不在意的笑了:“我當什麼事值當你悶悶不樂的,咱請人便是。”

李向南道:“這,咱家又沒幾個錢,地也不多,還去請人有點沒必要吧,到時候弄的風言風語的。”

王氏卻早打算好了:“你呀你,說你糊塗你還真糊塗,不說我和言言能不能幹,就是能幹,得弄幾天?家裏的生意不能停,一天掙得錢都用不完。”

李秋言這時也走了進來,“是啊爹,咱們就請人吧。到時候英子爹吳大伯也可以幫忙,我大伯二伯叔叔,看他們忙完了咱們請他們來幫忙,又不白讓人忙活。”

李向南聽了也倒放下心來。

隻是李秋言添了心事,上次弄的葡萄酒,不知道是不是紅糖雜質太多,總之聞起來酸了,沒成功。

木耳長的很好,隻是還不能采摘。紅薯成熟期短,兩三個月就能收一茬,秋收完倒是可以種一部分試試看。

隻是,怎麼說服李向南成了個問題,這邊向來是隻種一季春小麥,更別說再種這沒見過的紅薯了。

心裏發愁,李秋言也倒不聲不響,隻等收了麥子,慢慢跟李向南說吧。

李秋言想到這裏,便去“實驗室”看自己那簍紅薯,她記得前世的時候,同事都會在冬天用紅薯種盆栽,隻放一點水泡著便會發芽。

紅薯隻要發了芽,就可以將紅薯發出來的枝苗移植出來。

再行栽種了。

李秋言想了想,還是去侍弄紅薯了。

她把紅薯挑揀了一番,分別放在盆子裏。

再將盆子放在炕上育種。

接下來幾天隻要時不時的灑水上去,專心等待發芽就好了。

李秋言打算等到發芽之後再跟李向南說說看。

眼看著有些心急的村民都開始去扛著鐮刀去收了,淡定的王氏也坐不住了。

這天她收攤回來,就去吳大娘家裏想說下收麥子的事情。

家裏隻有吳大娘的婆婆吳奶奶在家,吳奶奶正在屋裏烙餅呢,見王氏急匆匆的,便道:“向南家的,他們都下地了,有啥事你跟我說吧。”

王氏賠笑道:“這不我家向南的腿還沒好利索,我想請青大哥收完家裏的麥子去幫我們收,給工錢的。”

吳奶奶不在意的笑了:“我以為啥事呢,你青大哥青大嫂倆人都說好了,把家裏的收完就去你家收。沒事兒,有的地還沒熟透,這還早著呢。”

說著,吳奶奶硬是拿了一籃子柿子又有兩張餅塞給王氏才放她走。

王氏又去跟李向東李向西說好了,才回家去。

王氏回到家笑眯眯的,跟李向南說都說好了定好兩天後收,李向南這才鬆一口氣。

過了兩天,大部分人都開始收了,這時地裏的麥子也都熟的差不多了,李向南在家急的不行,王氏笑他好幾回。

其實李秋言也有點著急,她想快點種紅薯。

這天是李秋言家秋收的日子,王氏要停一天鹵肉生意,李秋言道人多,兩天就收完了,讓王氏還是照常去賣肉。

一大早,吳青和吳大娘便過來了,大伯大伯娘帶著兒子李木李林,二伯和二伯娘帶著夏至和冬雪也都來了。

二伯娘有點不好意思的道:“讓夏至跟著去幫忙,冬雪在家裏幫忙做飯吧。”

看到初現少女身姿的夏至,李秋言心裏很不忍。

便道:“讓夏至姐也在家幫忙吧。”

正在那糾結之時,王大牛帶著大舅媽還有王聰聰,王二牛帶著二舅媽也一起過來了。

原來,上次來送忍冬時,大舅問了收割的日子,王氏說找好了人。

當時大舅王大牛也沒說什麼,到了日子一句話不說就帶著人都過來了。

問清楚爭執的原因,大舅媽便道:“今天人多,妹子不在家,讓幾個女孩子都在家做飯吧。”

二伯李向西沒說什麼也應了,隻是二伯娘小心翼翼的瞅了李向西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