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離中秋節還有幾日,這天,李秋言便去了木匠家。

看到李秋言,木匠是笑得嘴都合不攏。

現在青雲鎮的大多數小販,用的都是折疊桌和馬紮。雖說後來也有別的木匠仿製,但自己也是狠狠賺了一筆。

因而,木匠很是熱情:“今日要做點什麼?”

李秋言道:“我想做點小東西,不知你這能不能做。”

木匠笑道:“您說。”不知道能不能做就好呀,說明又要有新東西了。

不過,這次要讓木匠失望了。

聽了李秋言的話,木匠啪就拿出好幾個:“是這個?月餅模子?”

李秋言摸摸鼻子,也是哦,古代怎麼會沒有月餅模。

臨近中秋節,自是有店家定做月餅模,也有的人家是自己做,木匠也會零零散散的賣。

不過李秋言來的晚,已是剩的不多了。

李秋言也不挑,能用就行。月餅模子什麼樣子無所謂,月餅模子多見,自己要做的月餅可沒人見過。

模子都是一排四個,挑挑揀揀的,李秋言撿著梅蘭竹菊花樣的,買了兩個。

冰皮月餅,就是李秋言想到的,稀罕又應景的好東西。

買了模子,李秋言就去了糧油鋪。

稱了澄麵,糯米粉,又買了紅小豆。條件有限,也隻能做紅豆餡的了。

再去買了紅糖,每次買紅糖,李秋言都要歎一歎。

還好這次做豆沙餡,紅糖放進去也不顯眼。

白糖啊白糖,我什麼時候才能見到白糖。

李秋言覺得東西差不多買齊了,就回了店裏。回到店裏才一拍腦門,似乎,似乎忘了牛奶這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了。

這個年代,不是沒有人喝牛奶。隻是並沒有形成產業鏈,所以牛奶還真不好買。

看李秋言冥思苦想的樣子,王聰聰就問:“愁啥呢言言?”

休息時間,王聰聰中午也會回店裏吃飯,順便幫幫忙。

李秋言就把自己發愁的事兒說了。

王聰聰一聽就笑:“這可是巧了,梅師傅喜歡吃牛乳製的點心,我去問問她。”

梅師傅可不是一般的刺繡師傅,家裏竟還有廚娘。

這些天,王聰聰和梅師傅也熟悉起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看王聰聰是真心實意的敬重自己,事事為自己著想。一個人慣了的梅師傅,也不免有點軟化了。

說起來也是巧合,有次王聰聰去梅師傅家送東西,剛巧梅師傅在吃廚娘剛做出來的點心,就讓她一起吃。

王聰聰吃了一口就驚訝了,自己還從未吃過那麼好吃的點心。梅師傅看她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就笑:“裏麵放了牛乳。”王聰聰這才記下了。

聽了這個,李秋言就開心了,她不單純為找到牛乳開心,而是聽王聰聰的話音兒,和梅師傅相處的很好,李秋言由衷道:“聰聰姐,我就說隻要和你相處的人,都會喜歡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