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上午,王家人就來到了李秋言家,王氏看到娘家來人,是又驚又喜。

今天已經是初七了,王家人經過商量,就來了王大牛,程氏,趙氏,王聰聰,石頭五個人。

一行人進門安頓住,聽了程氏的來意,王氏就更高興了,一方麵是因為娘家人這麼重要的事兒也能想到自己,另一方麵嘛:“娘娘廟剛好還有廟會,我們可以轉著玩玩。”

這個年代的少有出去旅遊這一說,對農家來說,就更是如此啦。

再加上趙氏很少來李家莊,王氏就卯足了勁兒,想要好好招待自己的娘。

家中的菜還有不少,王氏還張羅著讓李向南趕牛車去鎮上買,趙氏使個眼色,王大牛就把李向南攔住了。

王氏先進了灶房,想了想又出來,打算先把被褥曬一曬。

看王氏忙來忙去不知道幹什麼好了,趙氏就笑:“這麼大人了還跟小孩兒一樣,不用忙活。我來又不是給你添麻煩的,隨便吃點什麼都成。”

王氏不讚同,王大牛幾人也還罷了,娘好不容易來一次,怎麼能隨便吃點呢。至於小孩兒,在自己娘麵前,可不就是小孩子嘛。

王氏執意進灶房忙活,趙氏也跟了進去:“不用弄太多。”

娘倆就在灶房裏親親熱熱的,王氏看屋裏沒人,就又悄悄跟趙氏八卦道:“前幾日那胡掌櫃帶著她兒子來我家了,那孩子長得十分周正,我看著也挺知理,倒是很不錯的。知道咱們的顧慮,也給我和言言解釋了一番。”

趙氏聽了就滿意的頷首:“他們家倒算是挺有心的。”

王聰聰也已經和李秋言說起了悄悄話:“我聽說那廟會熱鬧的很,我們可以好好去轉轉。”

連去相看,王聰聰都想著自己,李秋言心中也高興,嘴上還故意調侃王聰聰:“我看逛廟會是次要的吧。”

既然已經說定了相看,王聰聰這會兒也不像之前一樣扭捏了,雖說臉還略略有點紅,嘴上卻道:“那又用不了多久,有什麼的。”

李秋言暗笑。

程氏之前已經問過了李秋言周曉的事兒,這次倒也沒說什麼,坐了會兒,就也去灶房裏幫忙。

王大牛和李向南對坐著喝水,說著說著,不免就提到了貴子。

“他娘現在起不來炕,他爹日日守著,一個好好的家,眼看著就...”說起來,王大牛也不由眼睛泛紅。

李向南也跟著歎氣,聽王大牛說已經報過官了,也想不到什麼好主意,也就略過這個話題不聊。

等到飯菜上來,兩個人情緒就好一點了,有好酒,有好菜,兩個人痛飲一番,在炕上睡了。

王氏已經見怪不怪了。

幾人收拾了東西,就都坐在院子裏曬著太陽閑聊。

王氏又把跟趙氏說過的,跟程氏說了一遍。

程氏聽了就放下些心來,再聽了王氏說周曉相貌上佳,不由對第二天的相看更感興趣了。

第二天一早,就是正日子了。

一家人早早的就都起身,不顧王聰聰的反對,李秋言還硬是把自己的鐲子給王聰聰戴上了。

程氏說著不用,李秋言卻很堅持。

銀鐲子而已,王聰聰也不是戴不起,這不是沒來得及買嘛。李秋言就這麼說,實際上她是想著撐撐門麵嘛,畢竟是重要場合。

前世還有人去約會的時候借包呢,這也不算什麼。

程氏也就沒說什麼了。

王家五口人,李家五口人, 一共十個人,李秋言看一輛牛車好像有點坐不下,就算坐下了,也是坐的擠擠挨挨的,就跟王氏商量:“要不咱駕兩個牛車吧?家裏又不是沒有。”

王氏想想也同意了,程氏卻道:“弄那麼麻煩幹啥,咱們擠擠還親香呢。”

李秋言笑著道:“就怕坐的太擠了,再者也不太體麵。”

程氏不以為然:“若是因為這個就覺得咱們不夠體麵,那這種親家不結也罷。”

也是,本就是莊戶人家,還坐著牛車,有什麼體不體麵。

再說了憑李秋言的了解,胡掌櫃也不會在意這些。

程氏說的有道理,李秋言也就不再提什麼意見了。

江哲就說自己不去了,阿旺和石頭都不依。

最後,王大牛和李向南擠著坐在前麵趕車,王氏和程氏分別把自己的兒子抱在懷裏。其餘的人像插蠟燭似得,把牛車坐的滿滿當當的。

李秋言都擔心把牛給累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