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磨什麼?你奶那院子裏有石磨。”

“我知道我奶有,可咱們辦作坊,以後常年都要用到的。”

做一星半點兒的就罷了,可這種情況,顯然不可能天天去老宅磨吧。

李向南見李秋言鐵了心要買,也沒法子。

隔壁村就有一家做石磨的,李向南上午去說了一聲,下午就送過來安上了。

按照李秋言的要求,安在了後院。

這方子指定是要保密的。

要說家裏打得這個井真是打著了,李秋言直接從井裏打了水,就著井台就洗起了紅薯。

做一次也挺麻煩的,李秋言幹脆洗了兩筐。

可這石磨,她是推不動的。

李向南推了一會兒,也累的氣喘,直等到江哲回來,和李向南一起推了半晌,才把兩筐紅薯都磨成了糊糊。

足足接了幾大盆。

李秋言要打水,江哲搶過去幹了。

王氏和王聰聰也過來幫忙,最終忙活到半夜,才弄出來幾桶東西。

李秋言累的不行:“就放著吧,明日我再弄。”

“這渣渣就不要了嗎?”王氏有點疑問。

“不要了,這沒有用了。”目的是做紅薯澱粉,用紗布擰幹的紅薯渣自然是沒用了。

“這扔了有點可惜。”

“這可惜什麼啊,精華都出來了。”李秋言就笑。

“對,咱家也沒個豬,這東西喂豬是挺好的。先別扔了,回頭給我奶送去,看看他家豬吃不。”

經過提醒,李秋言猛地想起來,前世自己去的那個村子,都是用這東西喂豬的,自己家沒有,後院有啊。

而且這東西發酵了,用來上地也是好的。

第二天起床,李秋言還沒洗臉,就跑到後院看那幾桶東西。

此時紅薯粉已經沉澱到最底下了,上麵是清澈的水。

李秋言用力把上麵的水倒掉,下麵真的是白白的澱粉,隻是裏麵還濕著。

李秋言撚了一把,嗯,細細的。

江哲也起來了,見李秋言的操作,默不作聲的就幫著李秋言把剩下的幾桶水也倒掉了。

李秋言去拿了兩個大筐,下麵鋪上一層紗布,再把濕澱粉都放上去晾曬。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等待了。

這兩天也沒閑著,李秋言和李向南沒事兒就在家挑紅薯。

沒法子啊,要挑了好些的做種,過些天還要再種第二茬呢。

忙碌著時間過的就非常快,這天下午李秋言照常去看她曬的紅薯粉,發現已經幹透了。

把澱粉歸攏歸攏收起來,粉條這就可以做了。

先將澱粉和清水一比一加入鍋中,燒到鼓大泡,澱粉就熟了。

另起一鍋清水燒著,這邊將熟粉盛到盆子裏,再摻進去兩倍的生粉攪拌均勻。

等到水燒開,拿出清洗幹淨的模具。

這模具也不知林木匠怎麼做的,上麵的窟窿還正好大小均勻。

將混合好的澱粉,放在模具上,手不停的在上麵拍動,不多時,粉就成條狀,一排排的下進了鍋裏。

在下麵燒鍋的李向南,嘴巴都張成了O型。

李秋言沒工夫管李向南的表情,等到粉條漂浮起來,就撈進了旁邊裝滿涼水的盆裏湃著。

這一下做出來的不少,剛好大家嚐完還能再曬一些幹的。

李秋言嚐了一口,這粉條十分勁道,隻是比自己前世常買的略粗一些。

不過也已經很不錯了,李秋言就滿意的點點頭:“成功了,爹,你去外麵拉個繩子唄。”

等李向南拉完繩,李秋言就將做好的粉條掛了上去,雖說隻有一小排,看著倒也整整齊齊。

做好了粉條,不嚐嚐就有點反人類了。

粉條啊,怎麼做才能讓第一次吃它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呢?

粉條能做的東西太多了,燉菜,做餡兒,做什麼都很好吃。

李秋言最愛的就是粉條。

可惜辣椒雖然已經長出來了,卻還沒有完全成熟。

辣椒太過珍貴,李秋言一個都不想浪費。

要不然的話,做一個酸辣粉,那也是極美的。

李向南愛吃肉,李秋言就打算先做一個豬肉燉粉條。

五花三層的肥肉切成片,蔥薑爆香,待到肥肉煎出油,就加入鹽和秋油,加上些水燉。

水燒開,下進去剛做好的粉條,等到粉條吸滿湯汁,菜湯變得粘稠,豬肉燉粉條,也就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