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這個詞,三個小娃還是懂的。

見李秋言這麼說,就都把嘴巴都閉上。

乖乖的排排站好。

李秋言樂了:“好,阿旺你先說吧。”

阿旺驕傲的挺胸:“先生說,給我起的名字叫李適達。”

李適達?

“哦?那你可知這名字是何意?”

“自然是知道的,出自達生遺自適,良願固無負。先生說,作為男子要豁達。”

嗯,這名字起的不錯。

李秋言對阿旺讚了幾句。

讚完阿旺,就點了著急的不行的石頭,石頭就等著顯擺他的名字呢。

他的名字起的也很好,叫王正揚。

正是揚帆時,偏逢江上客。

寓意好,聽起來又很朗朗上口。

李秋言有點驚訝了,這先生,不僅頗有幾把刷子,還很用心啊。

起的名字和這兩個孩子還都挺匹配。

不愧是梅若卿的舊相識。

阿財倒是很淡定,一來他雖說也很喜歡李秋言,可他和李秋言的關係最遠,早就做好準備最後說了。

二來嘛,他覺得自己的名字最好聽,專等著壓軸呢。

“康樂多新興,題詩紀所經。先生說,我叫吳紀新。”阿財驕傲臉。

能夠感知生活的美好,推陳出新。

這名字,也很好。

這三個名字都很用心。

李秋言恰到好處的露出了驚詫又羨慕的目光:“阿財這名字也太好聽了。”

三個小娃的胸脯都挺得高高的,李秋言就總結了幾句:“先生起的名字都很好,既有了新名字,就踏上了新征程。你們也要不負先生的期望才是。”

“那是自然。”三小齊聲應了。

單看三小娃的名字起的這麼用心,李秋言就覺得,應該去謝謝先生。

不過當她把這話提了的時候,王氏就搖頭失笑:“你爹他們早就去謝過了,倒把先生嚇得不輕。”

農家漢子沒文化,先生給孩子起了這麼好的名字,自然要去謝謝的。

就各自帶著禮,約好時間一同去了學堂。

三個農家漢子一齊出動,若不是扛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實在不像去找事兒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來幹什麼呢。

先生摸著胡子,對自己起的名字也很滿意。

禮物卻是怎麼都沒收。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既收了三個孩子,自然是要對他們用心的。這是分內之事,不必客氣。”

三小娃都被家裏教的很好,有什麼好的都會想著先生。

念書也用功。

先生不喜歡這樣的孩子,還能喜歡什麼樣的孩子呢?

三個男人怎麼肯依,最後還是硬把東西放下才齊齊告辭。

王氏說著就覺得可樂。

這時候李秋言已經坐在了牛車上,正在回李家莊的路上。

那麼長時間不見了,李秋言也願意跟娘和王聰聰親香親香,幾人一起坐上了李向北趕得牛車。

三個小娃對那豪華的馬車很感興趣,李秋言就幹脆讓江哲趕了馬車帶著三小娃一起。

還好給胡掌櫃放下了些水果,又給王二牛和黃氏留下了些西瓜甜瓜啥的,三人擠擠,倒也坐得下。

石頭特活潑,他對馬車興趣不大,對馬的興趣更濃厚些,就一直把頭探出去和江哲閑聊。

“這馬跑的好快啊,是咱們的馬車嗎?”

“不是,是朋友借給你姐姐的。”

“哇,這是千裏馬嗎?”

小孩子的問題稀奇古怪。

江哲撿著能回答的都回答了,阿旺和阿財在車廂裏新鮮了一會兒就坐不住,也一起來聊天。

三個小娃嘰嘰喳喳的,江哲也不嫌吵鬧,一路上有問必答,樂嗬嗬的笑。

路程很近,還沒說上多久的話,就到了家。

李向北趕著車去送夏至和阿財,王氏還不忘交代他:“快些回來,飯這就好。你再陪你哥喝點兒。”

李秋言回來,王氏著急回家,就沒有在店裏吃飯。

就算李向南吃過飯了,肯定也是要再喝點兒的,李秋言可是從府城給他帶了酒來。

李向北笑著應了。

聽到動靜的李向南和王大牛,程氏,都出來了。

見門口停了一輛豪華的馬車,旁邊還站著笑眯眯的李秋言。

李向南驚喜不已:“哎喲,可算是知道回來了。”

“爹,給你帶了好酒,還喝點兒不?”李秋言故意笑問道。